剑门关前,帝国的钢铁洪流被巍峨的天险死死挡住。攻坚数日,付出不小伤亡,进展却微乎其微。关隘依旧如同沉默的巨人,嘲笑着凡人的武力。军营中的气氛压抑而焦灼,士兵们望着那云雾缭绕的绝壁,眼中既有不甘,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和无力感。
就在这僵持不下、老将张崮都感到棘手之际,一队来自北京格物院、由“夜不收”精锐护送的的特殊车队,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前线大营。车队覆盖着厚重的油布,形状奇特,引起了士兵们的好奇围观。
“又是什么新家伙?”
“听说京城格物院那帮先生,总能弄出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希望能对付这鬼见愁的剑门关吧。”
“天舟”的组装与疑虑
车队在划出的禁区内停下。格物院的技师和工匠们在“夜不收”的护卫下,开始卸车组装。他们动作迅速而熟练,显然演练过无数次。
当那巨大的、用特殊浸油丝绸缝合而成的气囊被展开时,所有围观的士兵都发出了惊呼!那气囊庞大得超乎想象,在阳光下反射着灰白色的光泽。
接着是吊篮——一个用藤条和轻木编制的、看起来并不十分结实的巨大篮子。然后是粗大的绳索、复杂的绞盘以及……一大堆皮囊装的“轻气”(氢气,通过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得,工艺原始且危险)。
“那……那是什么东西?好大的口袋!”
“看起来像孔明灯……可这也太大了吧?”
“难道要飞上天去?”
士兵们议论纷纷,充满了好奇,但也带着深深的疑虑。这玩意儿看起来太脆弱了,能有什么用?难道要靠它去撞剑门关?
甚至连张崮看到这庞然大物时,眉头也皱得更紧了。他接到过皇帝的密旨,知道有此“利器”,但亲眼所见,仍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他将信将疑地问格物院带队的博士:“此物……真能载人升空?安全否?”
那博士虽面色疲惫,眼神却充满自信:“大将军放心!此乃陛下亲授‘天舟’之法!经过多次试飞,只要不遇极端雷暴大风,安全无虞!其上视野之开阔,绝非地上所能想象!”
升空!苍穹之眼睁开
选择的是一个微风晴朗的清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巨大的气囊已经被“轻气”充满,鼓胀起来,呈现出优美的流线型,被数十根绳索牢牢系在地面的绞盘车上。吊篮里,站着两名经过特殊选拔、胆大心细的炮兵观测员和一名负责操作信号旗的“夜不收”队员。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望远镜、铅笔、绘图板以及一套复杂的信号旗语手册。
“放!”随着格物院博士一声令下,绞盘车开始缓缓释放绳索。
在所有将士屏息凝神的注视下,那巨大的“天舟”——帝国第一艘系留式侦察飞艇,开始缓缓脱离地面,向着湛蓝的天空升去!
一种奇异的、近乎神圣的寂静笼罩了整个军营。所有人都仰着头,张大嘴巴,看着这违背了常理的造物越升越高。绳索吱呀作响,是天地间唯一的声音。
吊篮中的观测员紧紧抓住栏杆,感受着脚下大地逐渐远离带来的轻微眩晕和激动。风在耳边呼啸,视野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开来!
当他们升至数百米高空时(系留绳索长度有限),整个战场,乃至整个剑门关地区的壮丽景色,如同一幅巨大的立体沙盘,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我的天……”一名观测员喃喃自语,几乎忘记了呼吸。
以往在地面上如同庞然巨物的剑门关,此刻看起来不再那么不可逾越。关墙的走向、防御工事的分布、火炮的位置、甚至关内士兵调动的情况,都变得一目了然!那些隐藏在山脊反斜面的弩炮阵地、那些被认为无法通行的峭壁间的小径……从这苍穹之眼看去,全都清晰无比!
“快!记录!甲三区域,关墙西北角,有裂缝!疑似上次炮击遗留!”
“乙一区域,关内校场,聚集大量敌军,约五百人!”
“丙二区域,反斜面,发现疑似投石机阵地!坐标……”
观测员强压住激动,用望远镜仔细搜索,飞快地在图纸上标注。旁边的“夜不收”队员则根据他们的报告,迅速用红白两色的巨大信号旗,向地面发出简单的编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