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讨逆檄文如同战鼓,擂响了战争的序幕。但江辰深知,真正的战争从来不止于沙场刀兵。黑水县虽经发展,实力大增,但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帝国(哪怕这个帝国已腐朽不堪),仍是螳臂当车。若要在这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必须将水搅浑,将敌人尽可能的减少,将朋友(至少是暂时的旁观者)尽可能的增多。
他的战略清晰而冷酷:最大限度地孤立中央朝廷,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保持中立,甚至暗中助力。
“我们的敌人,是发出檄文的京城朝廷,是即将扑来的征北大将军麾下的军队,是北方的蛮族。”江辰在军事会议上,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三个方向,“但绝非天下所有人!许多人对朝廷早已离心离德,只是敢怒不敢言,或缺乏契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这个契机,让他们不敢、不愿、甚至反过来阻止朝廷全力对付我们!”
一场精心策划的外交与情报攻势,伴随着军事准备同时展开。
一、西线:稳住邻居,许以重利
西边毗邻的朔方镇,节度使郭涛,是一员老将,性格谨慎,地盘不大,兵力不强,历来采取守势,对朝廷若即若离。他的态度至关重要,若他倒向朝廷,黑水县将面临西、南两线夹击。
江辰亲笔修书一封,遣一心腹谋士,携重礼秘密前往。
信中,江辰语气极为客气,先叙旧情(虽无旧可叙),再痛陈朝廷无道、忠良被害之“冤屈”,最后亮出筹码: 其一,承诺黑水军绝不西进一步,尊重朔方镇现有边界。 其二,愿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长期向朔方镇出售优质钢铁、药材,甚至…有限提供一些“防身利器”(如少量淘汰的火绳枪)。 其三,若朝廷逼迫朔方镇出兵夹击黑水,黑水愿提前支付一笔巨额“赎城费”(实则买路钱),并且,若朔方军“作战不力”、“进展缓慢”,事后还有重谢。 其四,暗示若郭涛能保持中立,将来黑水若得势,必不忘今日之情,朔方镇之地位与利益,只增不减。
此举正中郭涛下怀。他既不愿为朝廷火中取栗,也不想得罪势头正劲的江辰。能得到实惠,又能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他很快回信,言辞模糊,但承诺“谨守本分,不介入他人纷争”,并“遗憾地”表示境内流民增多,需重兵弹压,无法响应朝廷调兵令。西线威胁,暂告缓解。
二、南线:祸水南引,制造麻烦
南方的局势更为复杂。朝廷大军主力虽被调动北上,但南方本身就有诸多州郡和残余的叛乱势力。江辰的目标,不是结盟(距离太远,且不可靠),而是给朝廷制造麻烦,让其无法全力北顾。
他再次启动了潜伏在南方的“暗影”网络。指令非常明确: 其一,在朝廷控制力较强的州郡,散播谣言:“朝廷欲抽调南方最后精锐北上,南方防务空虚,乱军(或蛮族)不日将卷土重来!” 其二,鼓动南方那些尚未被剿灭的小股叛乱势力,趁朝廷北方用兵之机,扩大活动范围,袭击粮道,攻城略地。 其三,设法接触与朝廷若即若离的南方豪强和地方官,暗示黑水县愿意提供“资助”,助其“保境安民”,实则怂恿其变相割据,阳奉阴违。
同时,江辰将朝廷檄文中那些最蛮横无理、视地方如草芥的语句,以及朝廷近年来横征暴敛的罪证,精心编纂成册,通过秘密渠道,大量散播于南方。其用意,便是进一步激化南方与中央朝廷的矛盾。
三、东线:跨海联络,试探结盟
东面是大海,但海的那一边,并非无可作为。江辰想起了那支来自西洋的葡萄牙商船队。尽管费尔南多已被扣留,但通译馆的学员和缴获的海图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