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地点,开挖不久,便见到了明显的煤层露头!而且品质似乎相当不错!
消息传回,众人皆惊。墨衡亲自上前查看,用手捻着那乌黑发亮的煤块,久久不语,脸上的表情复杂至极,有震惊,有羞愧,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触动。
徐宏适时上前,拿出教材,指着上面的图示:“墨老您看,此处岩层倾斜,符合煤层储存条件,地表植被也与教材中记载的煤系地层特征吻合……”
墨衡沉默地听着,以往那些模糊的经验,似乎开始与这些清晰的理论慢慢对应起来。他第一次发现,那些看似玄奥的“山势”、“地气”,或许背后真有自然的规律可循。
这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勘探队,也悄然改变了队伍内部的氛围。老地师们开始愿意听年轻人讲解那些“怪道理”,甚至拿出自己多年的经验与之印证;年轻学员们也收起傲气,发现许多古老经验中确实蕴含着宝贵的智慧,只是缺乏系统总结。
勘探队开始真正融合。墨衡的经验直觉与徐宏的理论知识结合,效率大增。他们根据岩石颜色、构造、伴生矿物、地下水情况等综合判断,不再盲目挖掘。
过程依旧充满艰辛。他们风餐露宿,跋涉于险峻的山岭,时常遭遇毒虫猛兽,甚至有一次险些与一小股蛮族侦察队遭遇。干粮短缺、伤病困扰更是家常便饭。
情绪在希望与失望间反复拉扯。有时根据强烈迹象挖下去,却一无所获,徒留疲惫与沮丧;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能带来惊喜。
一次,在一条干涸的河床旁,徐宏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带着孔雀绿色泽的碎石(铜矿氧化标志)。墨衡观察四周山势,也认为此地“金气”汇聚。两人意见高度一致!
大规模开挖开始!随着坑道向深处延伸,暴露出来的,不再是零散的矿脉,而是大片大片、闪烁着黄铜色和靛蓝色光泽的富铜矿体!储量之大、品位之高,远超之前发现的那处铜矿!
“找到了!是富矿!大富矿啊!”一名老地师捧着矿石,激动得老泪纵横。 “太好了!军工坊的铜再也不愁了!”徐宏和学员们欢呼雀跃。 负责护卫的军士们也露出了笑容,仿佛看到了无数崭新的铜炮和子弹。
成功的喜悦冲刷掉了所有疲惫和之前的隔阂。墨衡拍着徐宏的肩膀,感慨道:“后生可畏!老夫…服了!将军的学问,确实有道!”
勘探队带着丰硕的成果和无数宝贵的地质数据凯旋。他们不仅找到了急需的富铜矿、优质煤矿,还标记了多处潜在的铁矿、石灰石矿点,甚至发现了一处天然硫磺喷气孔的遗迹!
这些发现,为黑水县的工业心脏注入了强劲而新鲜的血液,解决了资源瓶颈,奠定了未来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勘探,一种新的、融合了经验与科学的地质勘探方法开始形成。老一代的智慧没有湮灭,而是在新的框架下得到了升华;年轻一代的理论找到了实践的土壤,得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