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149章 水泥问世

第149章 水泥问世(1 / 2)

兵部员外郎李文博带走“基础制式”火炮图纸的消息,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在雁门关高层激起层层涟漪后,表面很快恢复了平静。然而,这平静之下,是愈发汹涌的暗流。江辰深知,暂时的搪塞争取了时间,但朝廷的疑虑和贪婪绝不会因此消散。他必须更快地壮大自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肉眼可见的防御力量和威慑力。

眼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面前——筑城。

雁门关虽为雄关,但历经战火,多处墙体破损,修补起来极其困难。传统的夯土筑城耗时漫长,动辄数年;而砌石垒砖,不仅需要大量熟练工匠,对灰浆的要求也极高。现有的糯米灰浆或三合土(石灰、黏土、沙子)虽然有一定粘合性,但硬化慢、强度有限,尤其畏水怕潮。蛮族新可汗雄才大略,谁也不知下一次大规模进攻会在何时到来。依靠传统方法,根本来不及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

“必须有一种更快、更坚固、更能适应边关恶劣气候的筑城材料!”江辰站在关墙上,望着远处苍茫的草原和脚下斑驳的墙体,眉头紧锁。麾下将士用命,火器犀利,若因城墙不坚而徒增伤亡,甚至导致防线被破,他将无法原谅自己。

一个名词在他这位化学博士兼兵王的脑海中闪过——水泥。

记忆的闸门打开,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粗略配方和制备原理浮现出来: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经高温煅烧成熟料,再磨细…工艺并不复杂,难的是在这个时代找到合适的原料和达到足够的温度。

“赵叔!”江辰猛地转身,对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老火长赵铁柱道:“立刻召集匠作营里所有懂烧窑的老师傅,还有,让勘探队的人来见我!”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和隐隐的兴奋。赵铁柱虽不明所以,但看到江辰眼中那熟悉的光芒——每次将军有惊人之举前都会有的光芒——立刻抱拳领命:“是!”

命令迅速下达。很快,几名满脸烟灰、手上布满老茧的烧窑匠,以及负责寻找矿藏的勘探队头领,忐忑又好奇地聚集到了临时辟出的“将军工坊”内。

江辰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拿起一块石灰石(这附近就有产出):“诸位老师傅,这种石头,烧成生石灰,你们最拿手,能烧到多高的窑温?”

一位资格最老的窑匠斟酌着回答:“回将军,咱老法子,用上好的石炭(煤),鼓风得当,烧化这石头不成问题,估摸着…能有一千度(摄氏)?”他用了传统的“度”的概念,但江辰明白其大致范围。

“不够,还要更高!”江辰摇头,又拿起一块黏土和一块寻来的赤铁矿样本:“若我将这三种东西,按一定比例磨成极细的粉,混合均匀,再送入窑中煅烧,你们能否保证窑火足够旺,足够均匀,直到把它们烧成一种…灰色的、硬邦邦的块状物?我要的不是石灰,是这种新东西!”

老师傅们面面相觑,烧了半辈子窑,没听过这种古怪要求。混合烧?烧出来能做什么?

“将军,这…”老窑匠面露难色,“石炭好说,但要烧到您说的那般…那般烈火的境地,窑炉得改,鼓风也得加强,怕是不易。而且,混合烧,万一烧坏了…”

“不怕失败!”江辰斩钉截铁,“需要什么,尽管提!人力、石炭、材料,要多少给多少!我只要结果!谁能先烧出我要的那种灰色硬块,重赏!其家眷由将军府奉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江辰亲自下达的命令。老师傅们的眼神立刻变了,从疑虑变成了跃跃欲试的挑战。将军弄出来的新奇玩意儿还少吗?哪一样最后不是惊掉人下巴的神物?

“我等必竭尽全力!”工匠们轰然应诺。

勘探队则接到了新任务:大规模寻找质地纯净的石灰石、适合的黏土以及铁矿(哪怕品位低些也可)。江辰亲自划定了几个可能存在的区域。

一场围绕“灰色石头”的攻关战,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于匠作营边缘新划出的“建材坊”内打响。

最初的几天,失败是主旋律。

不是温度不够,烧出来的混合物一捏就碎;就是比例不对,烧出来的东西奇形怪状,根本无法磨细;甚至有一次因为鼓风太猛,窑内温度过高,导致窑炉直接开裂,险些酿成事故。灰头土脸的工匠们看着一堆堆废料,难免气馁。

消息隐隐传开,关内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监军孙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在一些非公开场合,对着几位同样来自京城的随员和部分本地中级军官,摇着头,阴阳怪气:“唉,江将军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过于天马行空。这筑城固防乃是千年传承的稳重之事,岂能儿戏?听说近日又在烧什么‘神石’,耗费了大量石炭人力,却尽出一堆废料…若是将这些人力用于加固现有的夯土墙,怕是都能修好一小段了。如此折腾,劳民伤财啊…”

这些话,经过别有用心之人的传播, subtly地动摇着一些不明就里者的军心。甚至有人私下议论:“将军是不是有些…好大喜功了?”

这些话,或多或少也传到了江辰耳中。他只是冷笑一声,并未理会。但他身边的张崮、李铁等心腹却气得不行。

“将军!那姓孙的阉货又在嚼舌根!还有几个酸儒军官也跟着起哄!让俺去教训他们!”李铁脾气火爆,撸起袖子就要去理论。

“站住!”江辰喝止了他,目光沉静,“堵得住悠悠众口吗?我们现在做的,他们无法理解。唯一能让他们闭嘴的,不是拳头,而是成功!”

他亲自来到烟熏火燎的试验窑口,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他查看废料的成色,调整原料的配比,甚至亲手绘制了改进窑炉和鼓风装置的设计图。

“温度是关键中的关键!”江辰指着新设计的、带有简易预热和回风结构的窑炉图样,“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热量更集中,流失更少!鼓风不够,就加鼓风机!人力不够,就用水力!关外那条小河,水流湍急,给我架设水排(水力鼓风机)!”

将军的亲力亲为和毫不气馁的劲头,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那几位老窑匠更是憋足了一口气,几乎吃睡都在窑口,眼睛熬得通红,一遍遍试验,记录着每一次微小的调整和变化。

将军信任他们,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资源,他们绝不能给将军丢脸!

时间一天天过去,石炭消耗巨大,失败的废料堆成了小山。孙昊那边的冷嘲热讽几乎变成了公开的质疑。连一向支持江辰的校尉,都私下委婉地询问进度,暗示是否可以考虑更稳妥的方法。

压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江辰表面镇定,内心同样焦灼。他背负的不仅是这一次试验的成败,更是整个雁门关未来的防御体系和对抗朝廷觊觎的资本。夜晚,他独自站在关墙上,寒风吹拂,他的拳头悄然握紧。必须成功!没有退路!

就在气氛压抑到极点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那是一个清晨,连续守了三天窑的老窑匠跌跌撞撞地冲出工棚,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灰绿色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表面有些熔融光泽的块状物,疯了一样冲向江辰的营房。

“将军!将军!出来了!您看看!是不是这个?!”老窑匠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疲惫而嘶哑变形,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

江辰正在与张崮李铁议事,闻声猛地站起。他接过那块还带着余温的块状物,入手沉甸,质地坚硬。他拿起另一块石头用力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又仔细查看其断口…

没错!虽然颜色和现代水泥熟料略有差异,但这质感,这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