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件成品,都必须由“验格师”依据《规例》进行终检。合格的,打上独有的验格烙印;不合格的,一律退回重做,甚至当场销毁!
· 物料入库,也需查验,劣质材料坚决退回,记录供应商名单,永不录用。
三、 追溯与奖惩:建立《匠作营工册》,记录每一批重要部件和成品的制作工匠、验格师、生产日期。一旦军械在实战中出现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查到责任人。对严格遵守标准、产出优质的工匠给予额外奖赏;对屡次出错的,严惩不贷。
这套前所未有的、极其严苛的制度颁布之初,引起了巨大的抵触和不适。
“太麻烦了!打个铁还要量来量去!” “俺干了十几年匠户,从来没这么多穷讲究!” “那验格的老李头,以前手艺还不如俺,现在倒来挑俺的刺?”
抱怨声、质疑声不绝于耳。生产效率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甚至有工匠消极怠工。
江辰对此毫不手软。他亲自监督,雷厉风行。 一次,一名老师傅自恃资历,交上来一批弩箭箭簇,声称完全没问题。验格师检查后发现淬火硬度略有不足。 老师傅不服,嚷嚷道:“这点差别根本不影响用!战场上谁看得出来?” 江辰得知后,直接让人取来一副蛮族的皮甲,用合格箭簇和那批“略有不足”的箭簇分别射击。合格箭簇轻松穿透皮甲,而那批箭簇却大多被弹开或卡在皮甲中。 事实胜于雄辩。那批箭簇被当场下令回炉重造,那名老师傅被罚俸半月,并在全体工匠面前做检讨。
又有一次,物料股采购的一批硫磺明显掺假,却被收了进来。负责验收的学徒辩解说是供应商以次充好。江辰追究到底,不仅严惩了那名学徒,还将那家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并派人告知关内所有商户,匠作营自此与那家断绝一切往来。此举极大震慑了试图糊弄的商人。
铁腕之下,规矩立了起来。
渐渐地,工匠们发现,虽然前期繁琐,但按照《规例》操作,废品率确实大大降低,返工的情况越来越少。由于标准统一,部件之间的互换性也提高了。验格师的严格,虽然不近人情,却也逼着大家不得不精益求精。
更重要的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精心制作、被打上合格烙印的震天雷在试射场上次次成功爆炸,看到那尊完全按标准铸造的“霹雳炮”炮管浑然一体、内壁光滑如镜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这不是粗制滥造的杀人家伙,这是值得信赖的战场伙伴。
匠作营的风气,悄然发生着改变。抱怨声少了,钻研技术的讨论多了。工匠们开始自发地研究如何更好地达到甚至超越《规例》的要求。
然而,这一切,都被孙昊的眼线详细记录了下来。 “制定苛律,逼迫工匠,浪费工时,收买人心,更私定标准,俨然国中之国……”一条条“罪状”被精心编纂,悄然送往监军太监和京中某些大人的案头。
标准化与质检,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却也成为了敌人攻击的又一口实。
江辰心知肚明,但他别无选择。质量,是生命线,绝不能妥协。
他站在匠作营的高台上,看着下方开始步入正轨的生产场面,心中计算的却是更远的未来:标准化的意义,远不止于保证质量,它更是大规模量产、快速装备部队的基础!
只是,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呢?
内部的隐患未除,外部的蛮族威胁依旧。这艘刚刚启航的匠作之舟,能否在惊涛骇浪中抵达彼岸,仍是未知之数。
但他手中的罗盘,已然指向了那个名为“标准化”的方向,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