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度防腐:阳光与制衡
针对最敏感的贪腐问题,江辰采取了组合拳:
1. 采购分离: 申请、采购、验收、入库、发放,由不同的小组或人员负责,相互形成制约。采购人员无法决定最终付款(需验收单),验收人员无法接触货款。
2. 价格公示: 对常用物资的采购价格,在核定后予以公示(在军官层面),让所有人心中有数,减少暗箱操作空间。
3. 突击稽查: 江辰授权李铁和韩明,可不定期对仓库账目和实物进行突击抽查。一旦发现账实不符,严惩不贷。
4. 激励清廉: 对于经营良好、损耗率低的仓库和管理人员,予以公开表扬和物质奖励。
四、人才选用:注入新血
对于关键岗位,江辰也开始悄然布局。他并未立刻撤换原王麻子留下的库管,但将做事认真、识字算术的老周(原第十火老兵,因伤转为辅兵)安排为副手,明显有培养和监督之意。同时,他也让韩明有意识地接触和培养一些头脑清楚、背景干净的年轻士卒,学习后勤管理知识,为未来做准备。
阻力与成效
改革从未一帆风顺。新的流程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也打破了原有的“舒适区”。阳奉阴违、抱怨抵触、甚至暗中使绊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军官也觉得江辰管得太宽,太过“斤斤计较”。
孙昊更是抓住了这一点,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散布言论:“江队正心思都放在钱粮算计上了,怕是忘了军人的本分是打仗杀敌。”试图挑拨离间。
然而,改革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随着流程理顺,效率提升,最基层的士兵们最先感受到变化:饭菜里的沙石少了,领到的箭矢不再缺斤短两,破损的衣甲能得到及时修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士兵们对新规更加拥护。
而清晰的账目和有效的监督,也让一些原本伸惯了的手,不得不缩了回去。虽然无法根除所有积弊,但后勤系统的运行效率显着提升,不必要的损耗大幅降低,腐败空间被极大压缩。
节省下来的资源和银钱,又被江辰投入到训练、装备和伙食改善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后勤血脉被打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有力,默默地支撑着第一百人队这具日益强大的战争躯体,向着更高的目标运转。
江辰站在井然有序的仓库前,看着士卒们高效地领取物资,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冷静。他知道,后勤改革触及的利益更深,反弹可能来得更慢,但也更猛烈。孙昊的阴冷目光,以及某些军官闪烁的眼神,都预示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远未结束。
但他已别无选择。唯有将这支队伍的方方面面,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应对未来那必然更加残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