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固化: 每日成百上千次地重复上弦、瞄准、呼吸控制、击发的过程,形成绝对肌肉记忆。江辰甚至让人记录他们不同心跳周期下的弩身细微抖动,寻找最稳定的击发窗口。
· 距离感培养: 在不同距离上设置标靶,让他们不依靠测量工具,仅凭目测和经验判断距离,并调整瞄准点(抛物线补偿)。郑桦负责记录数据,帮助他们总结规律。
· 环境适应: 在不同光线(晨、昏、正午)、不同风向风速(用烟柱判断)下进行射击,体会环境对箭矢的影响。
· 潜伏与伪装: 由李铁教授他们如何利用地形、植被伪装自己,如何选择射击阵位和撤退路线。
· 目标识别: 江辰亲自教导他们如何通过盔甲、旗帜、举止、周围人的态度,快速识别敌军中的有价值目标(军官、传令兵、萨满、旗手)。
训练中,弹药(特制重箭)近乎无限量供应。但每一箭射出,都必须记录条件、瞄准点和结果,进行分析。进步缓慢得令人绝望,有时一天下来,毫无进展。
王澍和赵隼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赵隼,一度怀疑这种训练的意义,觉得不如真刀真枪去拼杀痛快。江辰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让他们看那三把耗费巨大的狙击弩,冷冷道:“这弩,这箭,还有你二人的饭食,皆是弟兄们省出来的。若觉得无用,现在便可回普通队里去。”
二人再无怨言,咬牙坚持。
初露锋芒与价值显现
转机发生在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一股约五十人的蛮族掠边小队,与第一百人队的一支巡逻队遭遇。蛮族头目十分悍勇,挥舞战刀,嗷嗷叫着激励部下冲锋。
当时,王澍和赵隼正巧在附近山丘上进行野外适应性训练。 通过望远镜(江辰让郑桦用两片凸透镜勉强磨制出的简易观测镜,效果感人但聊胜于无),赵隼迅速识别出了那个叫嚣得最凶的头目。 “距离,一百七十步左右。微风,从左来。”赵隼低声道。 王澍沉默地调整着呼吸,缓缓举起沉重的狙击弩,透过简陋的照门准星,将那蛮族头目套入其中。他感受着风的吹拂,手指稳定地压在弩机上。
嗖! 一支重箭无声无息地离弦而去,划破空气。 下一刻,正在挥刀叫嚣的蛮族头目,声音戛然而止,像是被无形巨锤击中,猛地向后仰倒,咽喉处多了一个血洞!
正在冲锋的蛮兵顿时一滞,惊愕地回头。 就在他们愣神的瞬间! 嗖! 第二支箭几乎接踵而至,将一名试图接管指挥的副手也射翻在地!
首领和副手接连被莫名射杀,蛮兵瞬间大乱,惊恐地四处张望,不知道夺命冷箭从何而来。巡逻队趁机反扑,轻易将其击溃。
当王澍和赵隼背着弩,沉默地回到戍垒汇报战果时,整个队伍都轰动了!百步之外,取敌首级于无形!这是何等的手段!
李铁狠狠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哈哈大笑。韩明眼中充满了惊叹。就连一向看不上“奇技淫巧”的一些老兵,也彻底服气了。
江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满意的神色。他知道,狙击的雏形,成了。
这两名沉默的射手,这两把沉重的弩,将成为未来战场上,悬在蛮族军官头顶的、最冰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这种超越时代的精准杀戮,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孙昊在得知战况细节后,背脊发凉。这种杀人方式,太过冷静,太过……高效,甚至带着一丝诡异的恐怖。他将其详细记录,并着重强调其“于阵前冷箭伤人,有违武道”的可能。
狙击手的价值无可估量,但其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潜在的伦理争议,也悄然埋下了种子。 这柄刚刚淬炼出的暗影之刃,能否在未来的光明与黑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