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国家队的橄榄枝(1 / 2)

《环球财经评论》那篇质疑序言科技AI投入的文章,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了一圈涟漪,但并未掀起预想中的波澜。一方面,序言科技扎实的硬件基本盘和持续增长的软件业务提供了缓冲;另一方面,陈序和顾明主导的公关应对沉稳有力,并未陷入与媒体争论的泥潭。就在这略显沉闷的胶着气氛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破了僵局。

电话是王磊打来的,直接打到了陈序的私人手机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陈序,准备一下,明天上午九点,和我一起去见几个人。地点我稍后发你,注意保密。”

没有多余的解释,但陈序从王磊的语气中,听出了非同寻常的意味。

次日上午,陈序和王磊坐在一辆行驶平稳的黑色轿车后座,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王磊看着窗外,看似随意地开口,声音却压得很低:“最近那篇报道,没受太大影响吧?”

陈序笑了笑,语气平静:“跳梁小丑而已,伤不了筋骨。只是没想到,会劳动王哥亲自过问。”

“不是过问,是有人看到了别的东西。”王磊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陈序,“你们那个‘前瞻实验室’,还有和清大的联合实验室,动静不小。提交的那一批核心专利申请,尤其是关于端侧智能和隐私保护计算的,很有分量。”

陈序心中一动,隐隐猜到了什么。

车子驶入一个并不起眼,但守卫森严的院落。在一间简洁而庄重的会议室里,两位气质沉稳、目光锐利的中年人已经在等候。经王磊简短介绍,陈序才知道,这两位分别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科技部下属的重要司局。

没有过多的寒暄,其中一位姓李的司长开门见山,他拿起手边的一份材料,陈序眼尖地看到上面有“序言科技”、“AI”、“专利”、“生态”等关键词。“陈总,你们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领域的投入和近期成果,我们一直在关注。”李司长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天然的权威性,“尤其是你们提出的‘软硬结合、数据驱动、安全可控’的技术路径,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抢先布局核心专利的战略眼光,很有价值。”

另一位姓张的副局长接过话头,语气更为直接:“陈总,国家正在制定新一轮的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我们需要一批有技术实力、有产业基础、更有家国情怀的企业,作为‘国家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关键领域的研发攻关任务。我们认为,序言科技,具备这样的潜力。”

陈序的心跳微微加速,他努力保持镇定,谦逊地回应:“感谢国家的认可和信任。序言科技只是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探索,如果能为国家战略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李司长点了点头,将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章的征求意见稿推向陈序:“这是‘智能感知与交互’专项的部分初步规划。我们注意到,你们在嘈杂环境语音识别、多模态融合理解、以及端云协同架构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储备。我们希望,序言科技能够牵头‘面向复杂场景的智能人机交互关键技术与系统’这个子课题的研究。”

陈序快速浏览着文件上的内容,那里面描述的技术指标和应用场景,与沈雨萱带领的“前瞻实验室”正在攻关的方向高度契合,甚至更具前瞻性和挑战性。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抬头郑重说道:“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序言科技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好!”

张副局长补充道:“参与国家研发计划,不仅有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接入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和数据资源,与国内最顶尖的科研院所协同攻关。这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提升和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离开那座安静的院落,坐回车里,陈序依然感觉心潮澎湃。他看向王磊,真诚地说:“王哥,这次……真的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