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340章 社稷沙盘的新挑战,如何在不毛之地种出参天大树?

第340章 社稷沙盘的新挑战,如何在不毛之地种出参天大树?(1 / 2)

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若有若无的交谈声。

陈默独自走在空旷的走廊里,脚步声被厚重的地毯吸走,显得有些寂寞。窗外,风声呼啸,吹得老旧的窗框发出轻微的颤音,像某种不知疲倦的低语。

魏建民最后那句话,在风声里盘旋不散。

“风大,才好放风筝。”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天气评述。在官场这片无形的江湖里,每一句看似闲谈的话,都可能是一部需要破解的密电码。

风筝是什么?是政绩,是项目,是能让他一飞冲天的东西。

风是什么?是G省这盘根错节的困难,是马国梁他们嘴里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省渴望发展的汹涌民意。

魏建民的意思是,不要顶着风走,要借着风势。把那些人人畏惧的阻力,变成托举自己上升的动力。

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提醒他,在这片土地上,光有屠龙的勇气还不够,更要有御风的技巧。

回到招待所,房间里还维持着他早晨离开时的样子。地上那堆摊开的卷宗,像一片沉默的坟场,埋葬着G省过去几十年的失败与挣扎。

常委会上的那一幕幕,在陈默脑海中反复回放。

马国梁的三个问题,看似招招致命,拳拳到肉。没钱,没人,没法担责。这“三无”的困境,就像三座大山,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理想主义者。

陈默很清楚,马国梁不是在和他辩论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在宣布一种统治。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资源,包括“困难”的解释权,都牢牢掌握在他们本土派的手中。他想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必须先从他们手里乞讨资源,也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送到了对方的刀下。

他以退为进,要到了自由行动的权力,但这只是第一步。他不能真的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田间地头乱转。他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让魏建民看到希望、让马国梁无话可说、能撬动整个G省铁板的支点。

他盘腿坐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那幅宏大的社稷沙盘,缓缓浮现。

整个G省的版图,如同一张巨大的、褶皱的黄褐色兽皮,铺展在他的意识深处。无数条微弱、混乱的气运丝线在其中流动,时而纠缠,时而断裂,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整片土地上空,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代表着贫瘠与停滞的土黄色雾气。

陈默心念一动,开始进行推演。

他将自己在常委会上提出的那个方案——“成立资产潜力综合调研小组”,作为一个变量,输入沙盘。

沙盘之上,代表他自身的那一小股微弱的金光,分化出一缕,试图去梳理周围那些混乱的气运丝线。然而,这缕金光刚一接触到那片土黄色的雾气,就像一滴水落入了滚油,瞬间被蒸发,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周围那些代表着本土势力的、更加厚重的土黄色气团,甚至连动都未动一下。

推演结果冰冷地呈现:此路不通。强行推行,只会耗尽自己的能量,最终被这片土地的惯性所吞噬。

他又将目标锁定在“红崖山水库”。

沙盘的视角迅速拉近,那片区域的气运,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暗红色,其中夹杂着大量黑色的、代表着仇怨与绝望的丝线,纠结成一个巨大的、不断蠕动的脓包。

陈默模拟投入资源去解决移民问题。只见代表着“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几缕金光注入其中,非但没有让脓包消散,反而像是给它注入了养分。那暗红与黑色的气运瞬间暴涨,反过来死死缠住他的金光,疯狂地吸食着。而周围,马国梁、常胜利等人的气运光团,只是冷漠地旁观,甚至隐隐形成包围之势,切断了他所有可能的支援。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用民生苦难包装起来的、专门用来消耗外来者的政治陷阱。谁碰谁死。

陈默立刻中止了推演。

他明白了。在G省,他不能再用过去那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寻找突破口。因为在这里,所有摆在明面上的“问题”,都是“地头蛇”们精心构筑的堡垒和陷阱。

他要做的,不是去攻坚,而是去挖掘。

他必须转换思路,不再盯着那些黑色的“仇怨”和灰色的“衰败”,而是去寻找这片荒漠之下,是否还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机”。

陈默调整了社稷沙盘的扫描模式,将指令从“寻找问题”切换为“寻找潜力”。他设定了几个关键词:被遗忘、高投入、技术密集、气运休眠。

沙盘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运转。它不再关注那些气运混乱和衰败的区域,而是像一台最精密的探地雷达,开始扫描整片土黄色大地之下,那些被掩盖的、与众不同的气运信号。

大片的区域被扫过,结果都是一片死寂的土黄。

就在陈默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沙盘的西北角,一片被标记为“西口市戈壁区”的无人地带,忽然闪烁起几点微弱的光芒。

那光芒很奇特,不是代表财富和生机的金色,也不是代表权力的红色,而是一种冷冽的、仿佛金属在黑暗中折射出的银白色。它们如同沉睡在深海中的珍珠,光芒内敛,却自成一体,没有被周围的土黄色所同化。

陈默心中一动,立刻将视角聚焦过去。

一行行数据,在沙盘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区域名称:西口市三线建设军工基地遗址群”

“当前状态: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