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任,我今天找你,不是想听你怎么维稳,怎么拖延。我想问你,作为一个工程师,你怎么看那些烂尾楼?”
工程师。
这三个字,像一道闪电,劈中了赵海东。
他沉默了。长久的沉默。
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微弱的风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专业本能:“国际会展中心,设计理念超前,但结构过于复杂,施工难度和成本都超出了我们本地施工单位的能力范围,从一开始,就不该上马。”
“软件信息港,规划得很好,但位置太偏,周边没有任何生活配套设施,别说吸引高端人才,连个卖早点的都没有,企业怎么可能来?”
“还有那个音乐喷泉,用的是德国进口的变频水泵,一套系统就要上千万,光是日常维护,就需要专门的工程师团队。把它建在这里,就是拿法拉利的发动机去耕地,纯粹是胡闹!”
他越说越激动,原本佝偻的背,不知不觉挺直了,脸上那股疲惫麻木的神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专业人士的痛心疾首。
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有机会说这些话。
陈默安静地听着,直到他说完,才缓缓开口:“说得好。”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从一摞文件中,抽出了一份单独的图纸和报告。那是他下午让刘思远专门找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体量不大,但同样停工了三年的项目——开发区职工子弟学校的扩建工程。
“常主任他们擅长算政治账,算经济账。但开发区要重新站起来,靠的不是这些。”陈默将那份文件,放在赵海东面前的茶几上。
“我需要一个会算工程账,会算良心账的人。”
赵海东低头,看着那份熟悉的图纸,那是他当年还在规划建设岗位时,亲手画的。他原本的设想,是建一所全市最好的学校,让开发区所有职工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可后来,项目被常胜利叫停,理由是“不产生经济效益”,资金被挪用到了那个华而不实的音乐喷泉上。
“这个项目,停工了。一百多个孩子,现在还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上课,冬天漏风,夏天漏雨。”陈默的声音,像一记重锤,敲在赵海-东的心上。
“赵主任,我问你,如果现在,让你来负责这个项目,把它重新建起来,你需要什么?”
赵海东的呼吸变得急促,他看着陈默,眼神里充满了挣扎和不信:“书记……这需要钱。至少……至少还需要一千二百万的缺口。”
“钱的事,你不用管。”陈默的语气斩钉截铁,“我去弄。”
他身体微微前倾,盯着赵海东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管常胜利怎么想,也不管管委会的账本有多难看。我只问你,你,赵海东,敢不敢接下这个活?不只是这个学校,还有外面那些烂尾楼。你敢不敢,凭你工程师的专业和良心,把它们从一堆废铁,重新变成能用的东西?”
赵海东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那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一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激动和热血,正在从冰封的血管里,重新苏醒。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快二十岁的年轻人,看着他那双清澈而又深不见底的眼睛。他忽然觉得,这个人,和自己以前见过的所有领导,都不一样。
“我……敢!”
两个字,从赵海东的牙缝里挤出来,带着金属般的铿锵之声。
【叮!】
【对赵海东的人情投资成功!】
【投资内容:信任与授权。】
【当前人情值:3000(士为知己者死)】
【预计回报率:%】
陈默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从今天起,你兼任开发区所有停滞项目盘活工作组的组长。你需要人,我给你人。你需要政策,我给你政策。我只要结果。”
赵海东站起身,眼眶有些发红,他对着陈默,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不是给“陈书记”的,而是给那个重新点燃他职业尊严的“知己”。
当赵海东拿着那份学校的扩建图纸,走出陈默办公室时,他的背,挺得像一杆标枪。他感觉自己胸中那口堵了五年的浊气,终于吐了出来,取而代代的是一股久违的、想要大干一场的豪情。
他走过长长的楼道,快到自己办公室时,路过了管委会主任常胜利的办公室。
门虚掩着。
常胜利正坐在里面,和分管招商的副主任说着什么。他看到赵海东,特别是看到了赵海东手里拿着的那份图纸,眼神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没说话,只是看着赵海东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常哥,”副主任也注意到了,低声问道,“赵海东这老小子,怎么从新书记那儿出来了?还拿着图纸,他想干嘛?”
常胜利的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他捻了捻手指,没有回答副主任的问题,只是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后勤服务中心的号码。
“喂,是小王吗?我是常胜利。通知一下,从明天开始,管委会大楼的空调进行线路检修,工期……暂定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