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201章 我选择谁也不站,我只站对人民有利的一边!

第201章 我选择谁也不站,我只站对人民有利的一边!(1 / 2)

第201章:手握王牌,我选择谁也不站,我只站对人民有利的一边!

从静心茶舍出来,陈默没有立刻开车回去,而是在南湖边上找了条长椅坐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柳条,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湖面微风拂过,漾起粼粼金波。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祥和。

但陈默的心,却比脚下湖水深处的暗流还要汹涌。

吴岚的那杯茶,温润醇厚,回味却复杂得惊人。那张被他推回去的支票,像一块无形的烙铁,在他和周书记一家之间,烙下了一个名为“恩情”的永久印记。

【救命之恩】,【无价】。

账本上那璀璨的金色光团,此刻就在他的脑海中静静悬浮,像一轮永不坠落的太阳,散发着让人心安,也让人敬畏的光芒。

他知道,从他推回支票的那一刻起,他手中就多了一张王牌。一张超越了所有官场规则、所有利益交换的,终极王牌。

这张牌,不是用来进攻的,而是用来防守的。它不是一柄可以随意挥舞的利剑,而是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只要他不主动将这份恩情兑换成赤裸裸的利益,那么周书记一家对他的这份“亏欠感”,就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吴岚最后那番看似闲聊的话,更是意味深长。

“建国最近,总跟我念叨凤凰市的房地产问题……”

“我听政研室的丁主任说,你主动接手了这个课题?”

这不是闲聊,这是点拨,是授权。

一位市委书记的夫人,在私下会面的场合,主动向一个刚从县里调上来的小科长,提及市委书记正头疼的、牵扯全市利益格局的核心问题。

这传递出的信号,已经不能更明确了。

周书记想动房地产这块蛋糕,但他有顾虑。顾虑什么?顾虑王启年,顾虑他背后盘根错杂的势力,顾虑捅破这个巨大泡沫后引发的剧烈动荡。

而丁文华把这个课题扔给自己,是想借刀杀人,用自己这颗新来的石子,去投石问路。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份即将出炉的报告上。

怎么写?

陈默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凤凰市的权力棋盘。

周书记是执棋者,高坐云端。王启年是一枚过河的“车”,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丁文华则像一个伺机而动的“马”,走位刁钻,意图绊倒那辆横行的“车”。

而自己,就是那枚刚刚被放到棋盘上的“兵”。

按照丁文华的期望,这个“兵”应该直直地冲向“车”,哪怕被碾得粉碎,也能给“马”创造一次偷袭的机会。

可陈默不想当任何人的棋子。

有了“救命之恩”这张底牌,他已经有了不当棋子的资格。

他缓缓站起身,湖边的风吹起他的衣角。他看着远处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澈和坚定。

他谁也不站。

丁文华想借他的刀,他偏不给。王启年是蛀虫,他更不可能为其粉饰太平。

他要站的,是公理,是事实,是这片土地上,那些为了一个安身之所而耗尽半生积蓄的普通百姓。

回到市委分配的临时宿舍,陈默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将所有的档案、数据、笔记,全部摊开在地上,满满当当地铺了一地。

他像一个准备进行一场精密外科手术的医生,在术前最后一次审视病人的所有体征报告。

宏发集团的每一块地、银行的每一笔异常贷款、幸福里改造项目的每一份会议纪要……这些冰冷的文字和数字,在他的脑海中,与【人情账本】里那张血脉相连的利益巨网,一一对应,互相印证。

他需要的,不是一篇充满激昂言辞的战斗檄文,而是一份冷静、客观,却又字字诛心的验尸报告。

一份能让周书记看完之后,再无任何“投鼠忌器”之顾虑的报告。

他终于坐到书桌前,铺开稿纸,拧开了那支崭新的钢笔。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报告的标题,他只写了十二个字:

《关于我市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

平实,严谨,不带任何个人情绪。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现状与隐忧”。

陈默没有使用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通篇都是数据。凤凰市近五年房价收入比变化曲线、商品房空置率与国际警戒线对比图、居民部门杠杆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一张张图表,一条条数据,像一把把冰冷的刻度尺,精准地量化出这个城市繁华表象下的巨大脓包。他甚至将宏发集团开发的几个标志性楼盘的历年价格走势匿名列出,那陡峭得近乎垂直的增长曲线,本身就是最触目惊心的控诉。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问题成因分析”。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部分。

陈默的笔尖在纸上悬停了许久。他不能直接点出王启宏,更不能提及王启年。但他必须让看到报告的人,清晰地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他采用了“现象归纳法”。

他写道:“……通过对近年来多个重大地产项目的复盘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值得高度警惕的共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