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145章 投资一个失意的鉴宝专家,让他成为我的眼睛

第145章 投资一个失意的鉴宝专家,让他成为我的眼睛(2 / 2)

陈默没有理会院领导们的陪同,径直走进了住院部大楼。他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和走廊里的病患家属聊上几句。

“大爷,您家人住的什么科啊?医药费报销方便吗?”

“大姐,护士的服务态度怎么样?有没有乱收费的情况?”

他问得极为细致,态度亲和,让那些原本有些拘谨的家属们,也渐渐放开了胆子。

在内科住院区的走廊尽头,陈默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正蹲在缴费窗口前,对着一张催款单发愁。他的背影,显得格外落寞和无助。

正是方志远。

陈默脑中的【人情账本】上,清晰地显示着他头顶的信息。

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转身问身旁的刘院长:“刘院长,我刚才听一位家属反映,说我们有些慢性病的特殊药,医保目录里有,但医院药房却经常断货,病人只能去外面高价买,有没有这回事?”

刘院长额头的汗更多了,连忙解释:“陈主任,这个……主要是因为部分进口药的采购流程比较复杂,供应不太稳定……”

“不稳定,不是断供的理由。”陈默的语气加重了几分,“医保政策是党和政府给老百姓的福利,不能在最后一公里打了折扣。这样,你马上把药剂科的负责人叫来,再把内科所有病人的用药清单和医保报销记录都调出来,我要亲自核对。”

此话一出,院领导们的脸色都变了。这要是真查,肯定要出问题。

就在这时,陈默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蹲在窗口的方志远身上。

“那位同志,是在为什么事发愁?”

一个眼尖的科室主任立刻凑上前,低声道:“陈主任,那是文化馆的方志远,他母亲在我们这住了快半年了,肾病,得长期透析,费用很高。今天……好像是又欠费了。”

陈默眉头一皱,走了过去。

“方志远同志?”

方志远听到有人叫他,茫然地抬起头,看到陈默和他身后一群院领导,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地站了起来。

“您是……?”

“我是县改革办的陈默。”陈默伸出手,和他握了握,“我听高强部长提起过你,说你是咱们县文化战线上的老兵了。”

一句“老兵”,让方志远眼眶一热。他已经太久没有听过这样的称呼了。

陈默松开手,转向刘院长,脸色沉了下来:“刘院长,我没记错的话,像方老太太这种情况,符合我们县里大病医疗救助的申请标准吧?为什么还会因为欠费被催款?”

刘院长擦着汗,支支吾吾地说:“这个……申请流程比较长,材料也复杂,可能……还在走程序。”

“还在走程序?”陈默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病人的命等得了你们的程序吗?马上,立刻,给我启动紧急救助预案!今天之内,必须把方老太太的医疗费用问题全部解决!这是命令!”

他又转向方志远,语气温和了许多:“方同志,你放心,安心照顾好老人家。政策是人定的,但不能让政策变得没有人情味。你为云山县的文化事业贡献了半辈子,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

方志远愣愣地看着陈默,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是没想过去找关系,去求人,但世态炎凉,自从父亲出事后,所有人都对他避之不及。

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天,会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手握大权的县委领导,当着所有人的面,为他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如此强硬地撑腰。

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他心中积攒了十年的冰冷和委屈。

“谢谢……谢谢陈主任……”他哽咽着,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默坦然受了这一拜。

他脑海中,“叮”的一声轻响,账本自动浮现。

【方志远,对我方好感度:+5000(感恩戴德)。】

【检测到宿主行为已对关联人物‘方文山’产生重大正面影响。】

【方文山,对我方好感度:+3000(雪中送炭之恩)。】

陈默的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弧度。

鱼钩,已经放下。现在,只等鱼儿上钩了。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带着一群战战兢兢的院领导,继续他的“调研”。

当天下午,方志远母亲的医疗费用问题就被医院以“特事特办”的方式全部解决,后续的治疗费用也纳入了最高等级的救助方案。

傍晚,陈默独自一人,来到了方文山居住的老旧家属院。

他敲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开门的是方志远,他看到陈默,激动得又要鞠躬,被陈默一把扶住。

“方同志,我不是以上级的身份来的,就是顺路,过来看看老人家。”

客厅很小,陈设简单,但收拾得一尘不染。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一块玉佩。

他就是方文山。

“爸,这位就是县改革办的陈主任。”方志远介绍道。

方文山缓缓抬起头,那双眼睛,虽然因为年迈而有些浑浊,但深处却藏着一丝洞察世事的锐利。他打量着陈默,没有说话。

陈默恭敬地喊了一声:“方老先生。”

他没有提医院的事,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锦盒,递了过去。

“方老,晚辈对古玩一道,只是略知皮毛。前两天偶然得了这枚小东西,听闻您是大家,想请您帮忙掌掌眼。”

方文山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是一枚小巧的、清代的和田玉佩,雕工尚可,玉质也还行,但远算不上什么珍品。

他只看了一眼,便将盒子盖上,递了回来。

“东西是真的,光绪年间的民间玩意儿。不值钱。”他的声音,带着久未与人交流的沙哑。

“晚辈就知道瞒不过您的眼睛。”陈默笑了笑,没有接,反而将锦盒推了回去,“这东西,就当是晚辈的一点见面礼。我今天来,其实是遇到了一件难事,想请教您。”

方文山看着他,眼神里依旧是审视。

陈默压低了声音,缓缓说道:“我一个长辈,近来似乎对一幅古画很感兴趣,叫《秋山行旅图》。最近,有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说能帮我弄到这幅画,想送我一场天大的富贵。可我心里……没底。”

《秋山行旅图》!

这五个字一出口,方文山那原本古井无波的眼神,瞬间闪过一道精光,他摩挲着玉佩的手,也停了下来。

他死死地盯着陈默,一字一句地问道:“那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是不是姓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