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招待所,三号楼。
这里与外面的车水马龙仿佛隔着两个世界,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严肃而内敛的气息。走廊里铺着厚重的红地毯,吸收了所有的脚步声,只有墙上悬挂的本地名家字画,在柔和的灯光下无声地展示着此地的规格。
陈默刚走到三楼的休息厅,一个身影就急匆匆地迎了上来。
“小陈!你可算来了!”
张县长一把抓住陈默的手臂,那张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官场威严的脸上,此刻竟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喜悦。他上下打量着陈默,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甚至还伸手帮陈默理了理并不凌乱的衣领。
“快快,周书记就在里面等你。”张县长压低了声音,语气却透着一股压不住的兴奋,“记住,待会儿进去,别紧张,书记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拿出你在奠基仪式上汇报工作的劲头来!”
陈默点了点头,心中了然。看来,秦家之事引发的连锁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猛烈。
张县长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房间里没有想象中的烟雾缭绕,反而有一股淡淡的茶香。一位穿着深色夹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份文件在看。
他没有抬头,但整个房间的气场,似乎都以他为中心。
这便是云山县的掌舵人,县委书记,周文国。
陈默的目光掠过,脑海中的账本无声翻动。
【周文国,对您人情值:100(赏识),状态:正在评估投资价值。】
没有仇怨,也没有过多的情感色彩,只有冷静的评估。陈默瞬间明白,这是一场面试,一场决定他未来价值的面试。
“周书记,陈默同志到了。”张县长恭敬地说道。
周文国这才缓缓抬起头,将手中的文件放在茶几上。他的目光并不锐利,却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能看透人心。
“你就是陈默?”他的声音很沉稳,听不出喜怒。
“周书记好,我是陈默。”陈默不卑不亢地回答。
“坐。”周文国指了指对面的单人沙发。
陈默依言坐下,腰背挺得笔直。
周文国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亲自提起茶壶,给陈默倒了一杯茶。这个看似随和的举动,却让旁边的张县长心头一跳。他跟了周书记这么久,深知这位领导从不搞虚头巴脑的客套,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深意。
“市里都传遍了。”周文国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说我们云山县出了个了不得的年轻人,一个人,撬动了一个投资几十亿的新能源项目,还交上了秦家那样的朋友。”
话锋很平淡,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向了最核心的问题。
张县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微微冒汗。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说得轻了,是自谦,显得没担当;说得重了,是骄傲,显得恃功而骄,更犯了官场大忌。
陈默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周文国想听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以及他对这个结果的认知。
“周书记,我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我这个青石镇副镇长该做的事。”陈默放下茶杯,目光清澈地迎向周文国,“新能源项目能落地,是秦雪女士看好我们云山县的投资潜力,是林教授的技术过硬,更是市里和县里各级领导高瞻远瞩、大力支持的结果。至于秦家的友谊,那是因为秦老先生深明大义,眼里揉不得沙子。”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一丝力量:“我个人,只是在其中穿针引线,保证了项目这件‘新衣服’,用的线是直的,布是干净的,没让几颗老鼠屎,坏了我们云山县招商引资这锅好汤。”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所有人的功劳,又点明了自己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扫清障碍,规避风险。既有年轻人的锐气,又有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格局。
张县长在一旁听得暗暗点头,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这小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
周文国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说得好。”他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一锅好汤,来之不易。我们云山县这几年,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很多干部想的不是怎么干事,而是怎么保住自己的位子,怎么多捞点好处。想做点事,推行点改革,阻力重重。”
他的话锋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目光也变得深邃。
“我需要一把刀。”周文国看着陈默,一字一顿,“一把足够锋利,没有卷刃,又没有太多顾忌的刀。一把能帮我披荆斩棘,把那些盘根错节的烂藤子,都给我砍断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