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绿卡是市里的荣誉,但我们镇里,也得有自己的表示。”陈默语气诚恳,“林设计师现在还住在市里的出租屋,每天通勤不方便,也影响工作效率。我的想法是,镇里能不能协调一套房子,作为专家公寓,让她和孩子先安顿下来。”
“房子?”刘镇长皱起了眉头,“镇里财政紧张,哪有闲钱买商品房……”
“不用买。”陈默笑了,“我打听过了,镇中学旁边,不是还有几套空置的教师公寓吗?虽然旧了点,但格局好,环境清静,离学校也近。我们稍微花点钱,重新装修一下,拎包入住,这不比冷冰冰的商品房有人情味?”
刘镇长的眉头舒展了一些。花小钱,办大事,这个他喜欢。
“这倒是个办法。”
“另外,孩子上学的问题。”陈默继续说道,“市一小太远,等绿卡下来再去不迟。眼前最实际的,是先让她在县里最好的学校,县实验小学入学。这样林设计师住在镇里,孩子在县城上学,我们再安排一辆车负责接送,两全其美。”
刘镇长的眉头又拧成了疙瘩:“县实验小学?那地方的门槛,比县政府还高!我这个镇长去打招呼,人家都未必给面子。”
“这个您不用操心。”陈默微微一笑,“我来想办法。我只需要您以镇政府的名义,出一份红头文件,就叫‘关于为我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核心技术专家林晚同志解决家属安置及子女入学问题的决定’。章,您来盖。路,我来铺。”
刘镇长看着陈默,半天没说话。
这小子,算盘打得太精了。他把所有困难的、需要动用私人关系的事情全揽了过去,留给自己的,只是盖个章、出个钱这种名正言顺的本职工作。事办成了,功劳是镇政府的,是领导的;办不成,也是他陈默能力不行,跟领导没关系。
这觉悟,比自己这个当镇长的还高。
“你……有把握?”刘镇长迟疑地问。
陈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刘镇长,一套旧公寓的装修款,换一个投资上亿、未来税收几千万的项目的核心人才死心塌地。您觉得,这笔买卖,划算吗?”
刘镇长端起茶杯,将已经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重重地把杯子放在桌上。
“划算!妈的,太划算了!”他盯着陈默,眼神复杂,有欣赏,有忌惮,还有一丝哭笑不得的无奈,“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小子就是来我这儿打秋风的!行了,装修的钱,我从镇长基金里批!文件,我让办公室马上就办!你小子要是把县实验小学的入学通知书给我搞不定,看我怎么收拾你!”
“保证完成任务。”
陈默转身离开,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立刻拨通了另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县教育局的一个副局长。这位副局长,正是当初马德才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马德才倒台后,他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被清算。
陈默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在张县长面前,不经意地“保”过他一句,说此人业务能力不错,可以留用。
这份人情,不大,但在此刻,足够了。
电话里,陈默只提了三件事:青石镇的重点项目,市领导的关注,以及镇政府的红头文件。
对面的副局长几乎没有犹豫,满口答应下来。一个入学名额,换来新晋红人陈默的人情和张县长的潜在认可,这笔账,他算得清。
两天后。
当林晚站在一套窗明几净,装修得温馨雅致,充满了阳光味道的三居室公寓里时,整个人都还有些恍惚。
这套位于青石镇中学家属区的顶楼公寓,被粉刷一新,家具家电齐全,甚至连儿童房的书桌上,都摆放了一盆可爱的多肉植物。
刘镇长亲自带着她和孩子过来,满脸红光,姿态放得极低,嘘寒问暖,俨然把她当成了青石镇的财神爷。
而陈默,只是将一把崭新的钥匙,和一份盖着县实验小学鲜红印章的入学通知书,轻轻地放在了她的手心。
“林设计师,欢迎你和妙妙,正式成为青行镇的家人。”
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邀功请赏的姿态,只有一句平淡却温暖的“欢迎”。
林晚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入学通知书,看着身旁女儿兴奋地在新家里跑来跑去,眼泪再一次模糊了视线。
赵立新给她的,是交易,是诱饵,是让她出卖灵魂的毒药。
而陈默和青石镇给她的,是尊重,是保障,是让她能挺直腰杆、安心工作的港湾。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秦雪的电话。
“雪儿,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关于金水镇的赵立新,他……”
ps:你认为,赵立新在得知自己的计划被如此化解后,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更疯狂的报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