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谣言的发酵速度(2 / 2)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最后目光再次落回到王德贵身上,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求助。

“但是,刘镇长把农业和扶贫这一块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撂挑子。技术推广的事,肯定还是要搞的,只是不能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粗暴。所以,我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想向各位,尤其是有着丰富农业工作经验的王副-镇长,请教一个问题。”

王德贵呷了口茶,心里舒坦极了,大手一挥:“有话就说嘛,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陈默似乎是受到了鼓舞,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也大了一些。

“是这样,孙农那边搞的那个土壤快速检测技术,我觉得是个好东西。我想搞一个试点,就选一个村,从测土、配肥、到后期技术指导,搞一个完整的科学种田示范点。如果成功了,再向全镇推广。这样既能避免形式主义,又能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实效。”

这个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没人能挑出毛病。

王德贵点了点头:“嗯,这个想法,比你之前那个靠谱点。”

“但是!”陈默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搞示范点,就需要一批质量绝对过硬的肥料作为基础。我这个‘外行’,对市场上的农资产品两眼一抹黑,生怕好心办了坏事,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项目搞砸了,还坑了老百姓。那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他看着王德贵,语气里充满了信赖和恳求:“王副镇长,您在农业口工作了几十年,是咱们镇里最权威的专家。您人脉广,眼光毒,肯定认识不少靠谱的供应商。所以,我想……能不能请您受累,帮我们这个试点项目,推荐一个信得过、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化肥供应商?价格贵点没关系,关键是要真材实料,能出效果!这样,项目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万一失败了,责任也是我这个牵头人来担,绝不连累您。”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姿态放得低到了尘埃里。

既承认了自己是外行,又把王德贵高高捧起,奉为权威;既表达了要干好工作的决心,又把推荐供应商这个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主动“交”了出去。

这简直不是在请教,而是在送礼,送一个既能捞钱又不用担责的绝佳机会。

王德贵的心脏,不争气地猛跳了几下。

他看着陈默那张年轻、真诚甚至带着点“天真”的脸,心中最后一点警惕也烟消云散了。

他断定,这个姓陈的年轻人,是被自己这一轮舆论攻击给打怕了,彻底服软了。现在急着想找个台阶下,甚至不惜把好处送上门来,以求和解。

他小舅子那个农资服务部,前阵子刚用他老婆的名字注册的,正愁没有大单子。这十五万的“高效复合肥”才刚入账,要是再搭上陈默这个“示范点”项目,那可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且,这是陈默当着全镇干部的面,主动请求他推荐的。以后就算出了问题,也是陈默这个项目负责人能力不行,跟他这个“好心帮忙”的推荐人,能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王德贵脸上的笑容再也绷不住了,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哎,陈助理你这么说就见外了嘛。”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为镇里办事,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既然你信得过我,那我就给你推荐一家。”

他故意沉吟了片刻,像是在脑海中仔细筛选。

“我倒是知道一家,叫‘德贵农资服务部’的。他们老板虽然年轻,但很有想法,专门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原料,搞高效复合肥。前阵子,我们搞那个‘测土配方’试点,用的就是他家的肥,效果嘛……还不错。村民反响都挺好。”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撒着谎,仿佛那批坑农害农的劣质化肥,是什么灵丹妙药。

陈默立刻做出喜出望外的表情,掏出笔记本和笔,认真地记录下来:“德贵农资服务部?好,好名字!王副镇长,那太感谢您了!我明天就带人去联系,一定把这个示范点,办成咱们镇的标杆工程!”

会议室里,众人神色各异。

一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品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而刘镇长,一直带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隐晦的精光。他看着陈默,仿佛是第一天认识这个年轻人。

这一手“示弱”,这一招“请君入瓮”,玩得可比当面锣对面鼓地吵架,要高明太多了。

会议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结束。王德贵心满意足地走了,路上还在跟人吹嘘,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敲打敲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陈默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下午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脸上的谦卑和苦涩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冷静。

他知道,那条贪婪的鱼,已经死死地咬住了他撒下的香饵。

接下来,就是收网的时候了。

ps:王副镇长已经上钩,你觉得陈默会在农技讲座上如何设计,才能让王副镇长在最得意的时候,摔得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