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班子会上的交锋(1 / 2)

王建军被带走后的两天,青石镇政府大院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宁静。空气仿佛被抽干了,每个人走路都踮着脚尖,说话声音压低八度,就连平日里最爱八卦的几个大姐,都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埋头干活。

这是一种暴风雨后的寂静,寂静之下,是暗流涌动。

陈默的感受最为直观。他脑海中的人情账本,像是经历了一场牛市,之前那些灰暗的负值、冷漠的零值,此刻都争先恐后地翻红,变成了各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张三,对您人情值:15(敬畏)】

【李四,对您人情值:20(示好)】

【王五,对您人情值:10(恐惧)】

他端着水杯去开水房,一路上至少有五个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脸上堆着的笑容比菊花还灿烂。党政办的小李更是殷勤,不等陈默动手,就抢过他的杯子,麻利地泡上新茶,还神秘兮兮地塞给他一包没拆封的“特供”烟。

“陈助理,您尝尝这个,我托我二舅从省里带的,劲儿不大,香!”

陈默笑着收下,他知道,这不是一包烟,而是一份新的“投名状”。

他扳倒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副镇长,而是一棵在青石镇盘根错节了十几年的大树。树倒了,猢狲们自然要寻找新的枝头。而他,就是那个看起来最粗壮、最有潜力的新枝。

周五上午,镇领导班子例会照常召开。

这是王建军出事后的第一次班子会,会议室里的气氛比外头的大院还要凝重。剩下的几位副镇长和委员们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活像一尊尊泥塑的菩萨。

陈默的位置被安排在了刘镇长右手边第一个,这是一个极其显眼,也极其微妙的位子。过去,这里坐的是常务副镇长。

刘镇长清了清嗓子,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陈默身上,那笑容依旧和煦,却比平时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同志们,长话短说。关于王建军的问题,县纪委已经成立专案组,我们镇要全力配合调查,任何人不得隐瞒、不得包庇!”他先定了调子,语气严厉,“这件事,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伸手必被捉,谁屁股底下不干净,最好自己赶紧擦干净!”

会议室里温度仿佛降了好几度,几个委员悄悄挪了挪屁股,坐得更直了些。

“经镇xx研究,并向县委组织部报备,决定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临时调整。”刘镇长顿了顿,拿起一份文件,“任命陈默同志为镇长助理,暂时接管农业、扶贫开发办公室、农技推广站等工作,直到县里有新的人事安排。”

此言一出,几道复杂的目光立刻射向陈默。有惊讶,有嫉妒,但更多的是忌惮。

镇长助理,虽然行政级别没变,但“助理”二字,意味着他成了刘镇长的“自己人”,正式从一名普通干部,迈入了领导班子核心圈。更关键的是,他接管的是王建军留下的权力真空,那可是镇里油水最足、最能出政绩的一块肥肉。

二十多岁的镇长助理,在青石镇的历史上,闻所未闻。

“我反对。”

一个沉闷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平静。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分管工业和安全生产的副镇长——赵立德。

赵立德五十出头,头发微秃,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在镇里是出了名的老资格,素来以“讲原则、重规矩”自居。他主管的领域和王建军井水不犯河水,两人私交也一般,所以王建军倒台,对他影响不大。

此刻,他慢条斯理地扶了扶眼镜,表情严肃,像个正在扞卫真理的斗士。

“刘镇长,我不是对陈默同志有意见。”赵立德开口,先把自己摘干净,“陈默同志年轻有为,能力突出,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凡事都要讲规矩,讲程序。我们的班子分工,是有明确规定的。让一名非xx委员的同志,直接负责这么重要的几个部门,这在组织程序上,是否合规?”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还有,那个‘农业创新试点’项目,据我了解,启动资金高达十万元,这笔钱,似乎没有经过我们班子会议的集体讨论和表决吧?直接从预备金里划拨,这不符合财政纪律。今天可以为了一个项目破例,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为了别的项目开更大的口子?规矩一旦破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冠冕堂皇。他既不攻击陈默的人品,也不否认他的功劳,单单从“程序”和“规矩”上发难。这就像是打蛇打七寸,精准地戳中了体制内的要害。

一时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默和刘镇长身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老资格在敲打新贵,也是对镇长权威的一次试探。

刘镇长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饶有兴致地看向陈默。他想看看,这把被他亲手磨锋利的刀,除了能捅人,会不会格挡。

陈默从始至终都静静地坐着,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恼怒。等赵立德说完,他才不紧不慢地拿起面前的笔记本,翻开一页。

“感谢赵镇长对我的关心,也感谢您对镇里规章制度的维护。”他先礼后兵,姿态放得很正,“关于程序合规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赵镇长。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须经镇长会议或者镇长、副镇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我接管农业工作,是刘镇长在xx会上提议,并向县委报备的临时举措,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目的在于尽快稳定局面,挽回王建军贪腐造成的恶劣影响。我想问问赵镇长,您觉得,是稳定大局重要,还是抱着某些陈旧的条条框框,任由工作停摆、民怨发酵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