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句话的分量(2 / 2)

张宇连忙上前一步,有些拘谨:“挺好的,舅舅。同事们都很照顾我。”

刘牧立刻插话,满脸堆笑:“县长您放心,小张同志是我们镇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我亲自带着呢。”

张志强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目光转向别处,继续听取汇报。

一上午的视察,波澜不惊。刘牧感觉自己表现得堪称完美,他把所有可能出彩的机会都留给了自己,把所有可能接触到县长的人都隔绝开来,尤其是陈默。此刻,那小子应该还在档案室里跟故纸堆作伴。

中午,在镇政府食堂的小包间里,简单的四菜一汤工作餐。

饭桌上的气氛比视察时轻松了一些。张志强一边吃饭,一边看似随意地跟张宇聊起了家常。

“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还好,就是刚来,很多东西还在学习。”张宇老实回答。

“嗯,基层工作复杂,要学的还很多。”张志强呷了口茶,又问,“那你觉得,这段时间,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啊?”

这个问题一出,刘牧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几乎可以肯定,张宇会说出自己的名字。毕竟,这一上午,自己可是全程“言传身教”,仁至义尽。

张宇放下筷子,认真地想了想。

他没有看刘牧,而是用一种技术宅特有的、实事求是的语气说:“要说帮助,陈默哥对我的帮助最大。”

“噗——”

旁边陪坐的王副镇长,一口茶没忍住,差点喷出来,又硬生生给憋了回去,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刘牧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呼吸都变得困难。

张志强却来了兴趣,他放下茶杯,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外甥:“哦?陈默?哪个陈,哪个默?”

“耳东陈,沉默的默。”张宇说,“舅舅,您不知道,咱们镇政府的内部网络,效率特别低,我之前要跑一个数据模型,预算得一个通宵。结果陈默哥过来,花了不到半小时,帮我重写了核心算法,优化了数据调用接口,直接把运行时间缩短到了五分钟。太厉害了!”

他越说越兴奋,眼睛里闪着光:“他还给了我一本关于量化金融的资料,里面很多思路,比我们学校教授讲的都前沿。我最近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受了他的启发。我觉得,他这种人才,待在镇里,有点……”

他想说“屈才”,但又觉得不合适,话说到一半卡住了。

整个包间里,死一般的寂静。

刘牧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能感觉到,张志强县长的目光,像两道利剑,穿过饭桌,落在了自己身上。

那目光里,没有责备,也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平静的审视。

但正是这种平静,才最可怕。

一个被你打发去看档案的年轻人,却在你外甥口中,成了“帮助最大”的“人才”。

一个被你刻意边缘化的小科员,却掌握着连名牌大学高材生都佩服的“前沿技术”。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你这个代理镇长,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甚至有打压人才之嫌!

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而言,这比贪污腐败的指控,在某些层面上,更加致命。

“刘牧同志,”张志强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敲在刘牧的心上,“你说的这个陈默,我有点印象。上次王建国的案子,就是他揭发的吧?”

刘牧感觉自己的后背都湿透了,他艰难地挤出一个笑容:“是……是的,县长。陈默同志,是个很有……原则的年轻人。”

他此刻,只能硬着头皮,捡好听的说。

“有原则,还有能力。”张志强淡淡地补充了一句,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向了别的议题。

但刘牧知道,这件事,已经在他心里生了根。

陈默这个名字,不再是一个可以被他随意拿捏的小科员代号。它已经通过一种他最意想不到,也最无法阻止的方式,成功地、清晰地、并且是以一种极具分量的姿态,进入了县长的耳朵。

一顿饭,吃得食不知味。

送走县长的车队后,刘牧一个人站在镇政府大楼前,久久未动。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看起来萧瑟又孤单。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默吗?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他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沙哑和疲惫。

ps:刘镇长这次是会选择拉拢陈默,还是会用更隐蔽的手段继续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