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星城之所以能成为这片星域的核心枢纽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其四通八达的星路航线和包容万象的商业氛围,更在于它对知识与信息的汇聚与传播。在这座巨城的中心区域,远离喧嚣集市与繁忙空港的地方,坐落着一片风格迥异于他处的建筑群。这里的建筑多以洁白的石材和深色的木材构筑,线条优雅而庄严,墙壁上往往铭刻着古老的星图与玄奥的符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与宁静的灵能波动。这里,便是万星城的知识殿堂——星辰书院。
星辰书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门派或宗派,而是一个相对松散却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它由一群致力于研究星界奥秘、探索能量本质、整理万界知识的学者与大能创立。书院定期会举办各种规模的研讨会、讲座和交流会,邀请来自不同星域、不同修行体系的智者分享他们的见解与发现。
这一日,一封以星辰书院特有徽记——环绕着书卷的星环——封缄的请柬,被一位彬彬有礼的、穿着素雅长袍的傀儡信使,送到了“星语者”旅馆天字三号院。
请柬是递给白芷与云笈的。
原来,苏岩团队在初火之星的一系列经历,虽然经由司文星的“修饰”后,在巡天司的官方记录中显得平淡了许多,但万星城自有其信息渠道。星辰书院中一些消息灵通、专注于“能量应用与调和”领域研究的学者,隐约听闻了一支由不同修行体系组成的团队,在某个高能环境中成功协作,甚至可能触及了恒星级别的能量调和奥秘(他们将“星辰共鸣力场”的效果归结于此)。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尤其是团队中的佛修白芷与符修云笈,一位以佛法慈悲调和能量,一位以符箓玄妙引动法则,正是研究“不同体系能量调和”的绝佳观察对象。因此,书院方面才发出了这份邀请,请她们参加一场小范围的、主题为“不同体系能量调和之原理与应用”的高级研讨会。
“星辰书院?” 云笈接过请柬,清冷的目光扫过上面流转的灵光,微微蹙眉。她性子喜静,不擅也不喜这种人多口杂的场合。
白芷则双手合十,仔细阅读着请柬上的内容,柔声道:“阿弥陀佛。能量调和,关乎修行根本,亦是济世之法。书院学者汇聚,智慧如海,或许能对我等今后的道路有所启迪。而且,听闻书院藏书阁收录了无数星界秘闻与上古理论,若能借此机会一观,或能解开我们心中一些关于星域、关于罗盘的疑惑。”
她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云笈,也引起了旁边苏岩的注意。周天星辰盘的秘密,以及那个遥远的坐标,始终是他们需要探寻的核心。星辰书院作为知识的宝库,或许真的藏有相关的线索。
“去吧。” 苏岩开口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是为了可能的线索,也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眼界。星海无垠,我们所知的,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见苏岩也赞同,云笈便不再多言,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墨痕在一旁听得心痒难耐,搓着手道:“书院啊!听说里面有很多失传的机关图纸和能量核心设计理论!能不能……问问他们,能不能让我也去旁听一下?或者,至少帮我借阅几本……”
司文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打断了他的幻想:“根据《星辰书院外客访问条例》及本次研讨会邀请函限定,非受邀人员及非本院认证学者,无法进入核心研讨区及高等藏书区。不过,书院外围的公共阅览区,收藏有一部分基础理论与通用技术文献,凭万星城通用身份铭牌即可借阅。”
墨痕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公共区的那些基础玩意儿,我早就看完了……”
最终,决定由白芷与云笈代表团队前往。阿土对这种“听起来就很无聊”的会议毫无兴趣,她更愿意继续她的美食探索。星璇自然是留在院中守护,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潜在麻烦的一种威慑。
研讨会的地点,设在星辰书院内部一间名为“群星思辨堂”的环形大厅内。大厅穹顶模拟着星空,点点星辰按照真实的星图排列,缓缓运行,洒下清辉。四周墙壁是由一种可以显示能量流动轨迹的特殊材料制成。与会者不多,仅二三十人,但无一不是气息渊深、目光睿智之辈,有仙风道骨的人族老者,有周身环绕着元素灵光的异族法师,有身体部分机械化的构装学者,甚至还有一位如同由纯粹光影构成的灵态生命。
白芷与云笈的到来,吸引了不少目光。一位气质空灵慈悲的佛修,与一位清冷如冰、周身隐有符文流转的符修,这样的组合在万星城也不常见。
研讨会的主持者,是一位被称为“皓穹先生”的老学者,他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眼眸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星光。他微笑着欢迎了白芷和云笈,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的主题。
讨论很快展开。一位专精于元素魔法的法师,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确的精神力控制,平衡不同属性元素之间的冲突与排斥,使其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一位来自某个科技高度发达星域的学者,则展示了如何利用复杂的能量场发生器和算法,来约束并引导狂暴的能量流,使其变得稳定可利用。
这些理论与方法,或基于精神,或基于外物,都颇具启发性,但也让白芷与云笈感觉到,似乎缺少了某种……根本性的东西。
轮到她们发言时,白芷率先起身,双手合十,周身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淡金色的柔和佛光,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安定能量的力量。
“阿弥陀佛。”她声音轻柔,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思辨堂,“诸位方才所言,精妙绝伦,然小僧以为,能量之调和,首重其‘心’。”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道:“佛曰:万法唯识,境由心造。能量并非死物,其本身亦具灵性,或狂暴,或温和,或有序,或混乱。若以强行压制、精密计算之心对待,犹如以石压草,草虽暂伏,其根仍在,终有复起之时。我佛门之法,讲究‘心能转物’,并非以强大心神强行扭转外物,而是以慈悲、智慧、平等之心,去感知、理解、接纳乃至引导能量本身。”
她伸出纤纤玉指,一点柔和的金色佛光在指尖凝聚,并不炽烈,却仿佛拥有包容一切的特性。“譬如这佛光,并非要湮灭其他能量,而是以其温和特性,化解戾气,调和阴阳,使冲突之能量如冰融于水,自然而然地趋于和谐。能量之调和,亦是心性之修行。心若澄澈如镜,纷乱能量映照其上,亦能渐归平静;心若慈悲宽广,暴烈能量流过,亦能被抚慰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