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实验考核,中国队发挥稳定,尤其是袁凡小组,更是取得了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暂列前茅。
……
然而,竞赛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赛场。
当晚,营地组织了一场非正式的“文化交流晚会”,旨在增进各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晚会气氛轻松,有音乐,有简单的食物和饮料,不同国家的少年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
袁凡和李慕雪、赵文武等人也坐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赵文武试图用他半生不熟的英语去和几个欧洲国家的队员搭讪,张浩则有些拘谨地坐在一旁。
袁凡和李慕雪则更多是在观察,偶尔低声交流几句对白天实验的看法。
就在这时,马克带着他的几个队友,端着饮料,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他脸上挂着看似友好的笑容,但眼神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嘿,来自中国的朋友们,”马克用英语说道,目光落在袁凡身上,“白天的实验很精彩,尤其是那个干涉法测动力学的设计,很大胆。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质疑的口吻,“我很好奇,你们的数据平滑得有些不可思议,尤其是在受到干扰的那段时间。
你们是怎么做到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证数据质量的?该不会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数据处理技巧’吧?”
他这话语,看似探讨学术,实则暗藏机锋,隐隐在暗示中国队的数据可能存在造假嫌疑。
赵文武当时脸色就变了,想要站起来反驳,被李慕雪用眼神制止了。在这种场合,冲动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周围一些其他国家的队员也听到了这边的对话,纷纷投来好奇和审视的目光。
袁凡缓缓抬起头,迎上马克那带着挑衅意味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被激怒的表情,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仿佛洞悉一切的笑容。
“Johnson同学,”袁凡用流利而地道的英语回应,语速平稳,“感谢你对我们实验数据的关注。关于数据质量问题,我想,与其在这里进行没有根据的猜测,不如我们进行一些更有建设性的讨论。”
他顿了顿,从容不迫地继续说道:“你提到的干扰时段,我们确实观察到了明显的噪声。
但噪声本身也携带信息。我们通过分析噪声的频谱特征,结合实验室环境的电磁背景数据,确认了干扰源主要来自营地老化的供电线路谐波,而非实验系统内部。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真实信号,并给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
这些,在我们的实验报告附录中都有清晰的记录和数学推导。”
他的解释,不仅澄清了质疑,更是展现了对实验细节和数据处理的深刻理解和严谨态度。那随口道出的“小波变换”、“自适应滤波”等专业术语,让周围一些懂行的队员都露出了惊讶和佩服的神色。
马克被他这番有理有据、技术细节拉满的回答噎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显然没料到袁凡不仅英语流利,应对起来更是如此老练和扎实,完全不像个十几岁的少年。
“至于‘数据处理技巧’,”袁凡的语气依旧平淡,但目光却锐利了几分,“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而不是玩弄技巧。
我相信,ISSO的裁判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来辨别工作的真伪和价值。”
他这话,既回应了质疑,又隐隐抬高了格局,将话题引向了科学精神本身。
马克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发现周围的目光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审视和好奇,变成了对袁凡的欣赏和对他的些许质疑。他悻悻地耸了耸肩,说了句“Ig(有意思)”,便带着队友灰溜溜地走开了。
这场发生在晚会角落里的、看似随意的交锋,以袁凡的完胜告终。
他不仅维护了团队的荣誉,更向其他国家的选手展示了中国少年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沉稳大气的风范。
李慕雪看着袁凡平静的侧脸,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彩。赵文武则忍不住偷偷对袁凡竖了个大拇指,低声道:“凡哥,怼得漂亮!”
张浩也松了口气,憨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袁凡端起面前的果汁,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投向晚会中央那些欢声笑语的人群,眼神深邃。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风云已然汇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而他,必须带领着这支队伍,在这充满未知与竞争的赛场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