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锋芒,带来的不仅是名声,还有无形中更加清晰的社交壁垒。
少年班的学生,按地域、性格、家庭背景,早已隐隐形成了几个小圈子。
以赵文武为首的“本地派”,大多家境优渥,消息灵通,熟悉明珠的规则,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以来自东北的女生李慕雪为首的“外地派”,则多是靠着绝对硬核的竞赛成绩和天赋一路拼杀上来,性格相对独立,带着点“学霸”的清高和务实。
袁凡的横空出世,让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来自汉东,不属于“本地派”;他展现出的学术能力远超普通“学霸”,又让他与纯粹的“外地派”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神秘感,让所有人都摸不清他的底细。
课后,几个“本地派”的学生围在赵文武身边,低声议论着。
“文武,你这室友可以啊!深藏不露!”
“韩老怪可是出了名的难讨好,居然让他课后讨论?”
“他家里什么来头?汉东那边,没听说有姓袁的大佬啊……”
赵文武心里正不爽,闻言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谁知道呢!装深沉呗!搞不好就是走了狗屎运,碰巧想到那么个解法。”
话虽这么说,但他自己都不太信。那种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绝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另一边,李慕雪和几个“外地派”的学生走在一起。
李慕雪身材高挑,梳着利落的马尾,五官清秀,眼神明亮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锐气。
“这个袁凡,有点意思。”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男生推了推眼镜,他是来自西部的物理竞赛金牌得主,名叫张浩,“他那个思路,确实漂亮。”
李慕雪点了点头,目光若有所思地看向前方袁凡独自离开的背影:“不是死读书的人。脑子很活。”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挑战意味,“看来,这次月考有对手了。”
张浩苦笑一下:“跟你们这些怪物比,我压力好大。”
而处于议论中心的袁凡,对此似乎毫无所觉。
他婉拒了赵文武中午一起去校外“改善伙食”的邀请,独自一人去了三食堂。
三食堂相对老旧,菜品也普通,但价格实惠,人流量没那么大。
袁凡打了份一荤一素的套餐,依旧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他一边吃饭,一边拿出手机,浏览着学校内部网站上的学术资源申请通知和流程说明。
他注意到,学校确实建立了一个“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理论上所有师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约使用包括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在内的各类设备。
但平台上的信息更新缓慢,很多设备的状态显示为“已预约”或“维护中”,尤其是那些紧俏的高端设备,几乎看不到可用的时间段。
“规则是有的,但执行起来……”袁凡心中明了,这大概就是周铸助教所说的,少年班申请资源困难的症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