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号码,属于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敬畏,也最想与之交流的人,他的爷爷,袁泽。
电话接通,背景很安静,可能是在书房。
“爷爷。”袁凡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恭敬。
“到了?”袁泽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却又不同于官场上的那种威严,更像是一种智者的沉稳。
“到了。奶奶刚走。”
“嗯。你奶奶都安排好了。”袁泽顿了顿,问道,“第一天,感觉如何?”
袁凡没有汇报具体的宿舍、同学,而是略一思索,回答道:“学校很大,资源很丰富。但感觉……资源分配好像有些问题。少年班申请的计算服务器,似乎被别的学院挤占了。”
他将下午在食堂听到的议论,用最客观的语言复述了一遍,没有加入自己的情绪和判断。
电话那头的袁泽,安静地听着。等袁凡说完,他才缓缓开口,没有评价事件本身,而是问道:“你怎么看?”
袁凡思考了片刻,回答道:“我觉得,这可能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资源分配的制度和标准不够透明,人为操作空间大;二是‘学阀’现象可能比较突出,大团队挤压小团队、基础研究的生存空间;三是少年班本身,可能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和保障机制。”
他的分析,完全不像一个十三岁少年,倒像是一个冷静的管理学研究者。
袁泽在电话那头,几不可闻地点了点头。孙子的敏锐和洞察力,再次让他感到欣慰。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道:“看到问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根源,以及,在你自己当前的位置上,能做些什么。
是随波逐流,是愤世嫉俗,还是尝试去理解规则,并在规则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明白了,爷爷。”袁凡心领神会。爷爷是在教导他,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轻易被情绪左右,要学会观察,分析,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学习上,不要松懈。生活上,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给爷爷打电话。”袁泽的语气,终究还是流露出了一丝属于祖父的温情。
“谢谢爷爷。”
结束与爷爷的通话,袁凡将手机放在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家人的支持,如同无形的铠甲,让他内心充满了力量,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期望。
他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照亮了书桌一隅。他摊开那本厚重的量子力学原着,又拿出笔记本,开始沉浸到那个由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构筑的、纯粹而奇妙的世界中去。
窗外,是明珠市璀璨的不夜城灯火,是浩瀚无垠的星空。窗内,是一个少年安静伏案的剪影。
属于袁凡的明珠大学时代,就在这喧嚣与宁静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夜晚,正式拉开了序幕。
他并不知道,食堂里那场关于计算服务器的偶然议论,将会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未来激起怎样的涟漪。
他更不知道,自己这看似低调的入学,已然落入了某些有心人的视野,并将很快被卷入一场由学术资源争夺引发的、波及校内外更深层次力量的暗流之中。
但此刻,他心无旁骛,只有对知识的渴求,在寂静的房间里,与窗外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