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东的官场,仿佛处于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一方面,以“数字汉东”建设为代表的新动能,在王海山和袁天的强力推动下,如同地壳下奔涌的岩浆,积蓄着喷薄而出的力量。
领导小组会议的强势定调,像一股热风,吹拂着省直机关和部分积极响应的地方,带来一种躁动和期待。
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忙得脚不沾地,各种研讨会、论证会、招商会接连不断。
另一方面,旧有格局的惯性依然强大,如同覆盖大地的冰层。
邹宇、卫无忌等人在公开场合不再直接反对,但那种不情愿、不配合的“软抵抗”无处不在。
财政资金的划拨、审批流程的优化、数据共享的推进……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可能遇到无形的拖延和阻碍。
而在像清河市这样的地方,冰层似乎更厚,阳光难以照进。
省委大院里,关于高层人事和权力平衡的种种猜测和流言,依旧在某个小圈子里隐秘地流传着。
有人说王海山对袁天的信任并非毫无保留,安欣的分工调整就是一种制衡;也有人猜测,邹宇等人正在暗中串联,寻找反击的机会;更有甚者,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春节后的全省“两会”,认为那将是各方势力的一次重要交锋。
在这种复杂微妙的氛围中,袁天保持着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定力。
他一方面紧紧抓住“数字汉东”这个牛鼻子,频繁开会、调研、批示,强力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展现出雷厉风行、敢于担当的一面。
另一方面,他对清河方向的关注也丝毫没有放松,通过多种渠道,默默收集着相关信息,如同一只经验丰富的猎手,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
王海山则坐镇省委,运筹帷幄。
他继续高举“肃清流毒”的大旗,省纪委在于圣遗的带领下,对吕梁、赵衡余孽的追查和清理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不时有某个层级不高的干部被查处的消息传出,警示着那些心怀侥幸者。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省政府这边的推进情况,既放手让袁天去干,又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或提醒。
夜幕再次降临,袁天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灯,如同一条条光的河流。
他知道,汉东这艘巨轮正在艰难地转向,前方既有希望的彼岸,也有看不见的暗礁。
打破冰层的行动已经开始,但冰层下的激流,或许才刚刚开始显现其真正的力量。
他拿起笔,在一份关于请求协调解决“数字汉东”建设某关键芯片进口许可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夜,汉东省城的灯火,似乎比往常更亮了一些,也更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