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清晨。
持续多日的阴霾被一股来自西北的强风撕开了一道口子,惨白的阳光有气无力地洒在汉东省委大院冰冷的水泥地上,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反而将建筑物投下的阴影拉得又长又硬,如同某种不祥的预兆。
院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让每一个走进常委会议室的人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屏住了呼吸。
九点整,省委紧急常委会扩大会议准时开始。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除了所有在家的省委常委,政法委、纪委、组织部、公安厅、检察院、法院的一把手也悉数列席。
每个人的面前,只放着一杯清茶和一个空白的笔记本,没有任何文件材料。
这种不同寻常的安排,更增添了会议的紧张和神秘。
王海山端坐主位,他今天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寒潭,扫视全场时,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由秘书长主持会议,而是直接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紧急会议,只议一件事。”他开门见山,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关于吕梁、赵坤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处理问题。”
此言一出,会场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王海山如此直接、如此严肃地在常委会上提出时,还是让不少人感到一阵心悸。
王海山没有给众人消化情绪的时间,继续用他那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说道:“经过省纪委、省审计厅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专案组艰苦卓绝的调查,并报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现已查明,吕梁、赵坤等人,完全丧失了理想信念,背弃了初心使命,其违纪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其严重!”
他略微停顿,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尤其是在几位过去与吕、赵关系较为密切的常委脸上多停留了一瞬,那目光中的寒意,几乎要将人冻结。
“他们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疯狂敛财,数额特别巨大!”王海山的声音陡然拔高,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在‘北部经济带’等重大工程项目中,上下其手,内外勾结,通过其亲属和白手套,侵吞、套取、挪用巨额国有资产和项目资金,并通过复杂隐秘的渠道转移至境外,企图瞒天过海!”
他并没有出示具体的证据材料,但其描述的具体情节和斩钉截铁的语气,已经让在场不少人脸色发白,额角见汗。
“他们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王海山继续列举,语气愈发严厉!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将政法系统、资源领域等要害部门视为‘私家领地’,大搞‘独立王国’!对敢于坚持原则、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无情打击和迫害!”
“他们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他的声音带着凛冽的杀意,“纵容甚至指使相关人员,对举报其问题的群众和企业进行威胁恐吓,性质极为卑劣!
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三条罪状,条条致命,如同三把冰冷的铡刀,悬在了吕梁、赵坤及其党羽的头顶,也震慑着在场每一个可能心存侥幸的人。
会场内死一般的寂静,连茶杯盖轻轻碰触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刺耳。
列席会议的几位政法系统领导,更是将头埋得很低,不敢与王海山对视。
……
就在王海山在常委会上厉声痛陈的同时,在省政府大楼另一间小会议室内,一场气氛微妙的临时碰头会也在进行。
参加者是几位并非王海山核心圈、但位置关键的副省长和厅局负责人,议题本是讨论春节前的几项具体工作安排,但话题却不知不觉滑向了正在召开的省委常委会。
“看来……王书记这次是下了决心,要彻底清算啊。”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看似无意地感叹了一句,眼神却瞟向了坐在主位的、一位资历颇老的副省长。
这位老资格副省长端着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说:“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嘛。
有问题,当然要处理。”
他的话滴水不漏,但语气中的那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谨慎,却被在场的人都捕捉到了。
另一位与吕梁在某个重大项目上有过合作的发改委副主任,试探着说:“只……这牵扯面会不会太广了?会不会影响稳定?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工作……”
“稳定?”那位老资格常务副省长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什么是最大的稳定?风清气正就是最大的稳定!清除害群之马,才能换来长久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
他巧妙地用套话堵住了对方的试探,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立场——至少在表面上,必须与王海山保持一致。
这个小插曲,清晰地反映了高层剧烈震荡下,中层官员们的复杂心态:观望、揣测、焦虑,以及急于重新站队的本能。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公开表达任何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