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依旧连绵,汉东省城仿佛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湿冷的玻璃罩子里。
街道上车辆拥堵,鸣笛声此起彼伏,透着一股焦躁不安的气息。
省委大院内外,那种无形的紧张感愈发浓烈。
在省审计厅,专项审计组的组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厅长孙和平亲自坐镇,从各处室抽调的业务骨干被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的战前动员和培训。气氛严肃而保密,所有人都签署了保密承诺书。
他们都知道,这次审计不同以往,面对的可能是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和巨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存在人身风险。
但王海山书记的坚定支持,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底气。
在“北部经济带”项目指挥部,则是另一番景象。工作人员行色匆匆,脸上大多带着紧张和不安。
一些敏感的文件被悄悄转移或销毁,电脑硬盘被格式化,相关人员被私下叮嘱,统一口径。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慌在四下蔓延。
在一些高档消费场所,吕梁集团核心圈层的聚会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秘的单线联系。
空气中弥漫着猜忌和自保的情绪。有人开始悄悄转移资产,安排家人出国;也有人暗中向王海山那边递送橄榄枝,试图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而在袁天分管的领域,情况则相对平稳。
他按照既定的工作节奏,主持召开了几次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数字科创走廊”建设的专题会议,态度明确,措施务实。
他没有过多提及高层的斗争,而是将重点放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相关干部队伍的情绪,也向外界传递出他专注于经济发展的信号。
夜幕再次降临。袁天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灯,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父亲的教诲言犹在耳,陈浪发现的线索藏在保险柜,吕梁集团的垂死挣扎暗流涌动,王海山的审计利剑即将出鞘……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危险的汉东官场博弈图。
他知道,自己正处在风暴眼的边缘。
接下来,他需要更加小心地走好每一步,既要借助王海山的“势”推动改革,又要避免被卷入斗争的漩涡中心,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吕梁集团可能狗急跳墙的反扑。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秘书李伟:“李伟,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措施》。请相关厅局主要负责人参加。”
“是,省长。”李伟应道。
放下电话,袁天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迷蒙的雨夜。
风暴将至,他不能只是被动等待,他必须主动作为,在这历史的关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父亲的“家训”,就是他前行路上最明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