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联盟破裂,内斗升级(2 / 2)

在与一位有望提拔到省工信厅重要岗位的干部谈话时,慕容田语重心长地说:“‘数字科创走廊’是新生事物,需要既懂业务、又有政治觉悟、还要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去挑大梁。

组织上对你是寄予厚望的。你要深刻领会省委的战略意图,特别是在跨区域协调、资源整合方面,要多思考,多汇报,确保‘走廊’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他话语中的“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正确的政治方向”,无不暗示着要听从他的指引,无形中在干部队伍中培植自己的影响力,与胡金茂争夺对“走廊”人事和具体执行层面的控制权。

在宣传口径上,慕容田也授意省委宣传部和主要媒体,在报道“数字科创走廊”时,要更多强调其“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刻意淡化袁天和京州市的个人色彩,将功劳归于集体,归于“省委的英明决策”。

一时间,关于“数字科创走廊”的省级主导权之争,在汉东高层暗流汹涌。

各种会议、文件、谈话背后,都是胡、慕容二人激烈的角力。他们都想将这面已经树立起来的旗帜,插在自己的阵地上。

就在胡金茂与慕容田为争夺“走廊”主导权而内斗正酣时,一直处于守势乃至被围攻地位的袁天阵营,却悄然获得了一份足以扭转战局的关键证据。

这份证据的获取,得益于安欣持续不懈的暗中调查和王小莎旗下商业情报网络的辅助。

之前网络谣言攻击的溯源工作,虽然锁定了与胡金茂、慕容田阵营相关的模糊线索,但缺乏一击致命的实证。

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

省审计厅那位之前试图构陷袁天的副组长钱卫东,在胡金茂的授意下,并未完全停止活动。

他转而将目标对准了与慕容田关系密切的几位干部,试图找到慕容田方面的把柄,以便在内部斗争中增加胡金茂的筹码。

然而,他在私下接触一位地方干部、试图威逼利诱其提供对慕容田亲信不利材料时,其隐秘的谈话过程,被安欣早有布置的技术手段完整记录了下来。

录音中,钱卫东不仅赤裸裸地要求对方“配合”,还为了取信于人,不经意间透露了之前针对袁天的网络谣言攻击,正是由胡金茂的妻弟通过“金鼎投资”渠道出资、由慕容田的智囊在境外进行具体操作的“合作成果”。

他甚至得意地炫耀,这是“胡省长和慕容书记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段录音,连同之前搜集到的资金流向等旁证,形成了一条清晰、完整、无法辩驳的证据链!

它不仅坐实了胡金茂、慕容田联手构陷袁天的事实,更将他们之间那肮脏的政治交易暴露无遗!

安欣在得到这份关键证据后,立刻通过绝密渠道向袁天做了汇报。

饶是以袁天的沉稳,在听完录音内容后,眼中也迸射出骇人的寒光。

他没想到,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为了私利和权斗,竟然可以如此没有底线!

“安叔,证据封存好。”袁天的声音冷得像冰,“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但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手里有牌。”

袁天并没有立刻将证据抛出去。

他深知,这份证据威力太大,一旦抛出,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必然引发汉东官场的超级地震,甚至可能波及更高层面。

在当前“数字科创走廊”刚刚起步、大局初定的情况下,稳定压倒一切。

但他巧妙地让一些模糊的信息,通过特定渠道,隐约传递到了胡金茂和慕容田的耳中。

比如,让与钱卫东接触过的那位地方干部,在慕容田阵营询问时,“无意中”透露省审计厅的人也在调查他们。

又比如,让王小莎的商业伙伴在某个高层社交场合,看似随意地提及“有些事做得不干净,容易留下尾巴”。

这种“引而不发”的策略,比直接亮出底牌更具威慑力。

它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胡金茂和慕容田的头顶,让他们在互相攻讦的同时,不得不分出精力来提防袁天这边的致命一击,内心充满了猜忌和不安。

内部的公开争吵、对主导权的激烈争夺、以及来自袁天阵营那若隐若现的威胁,使得胡金茂与慕容田之间的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

那“云栖”山庄的茶香与盟约,早已消散在充满猜忌和算计的寒风中。

两人在公开场合几乎不再有任何交流,即使在必要的会议上相遇,也是形同陌路。

他们各自的阵营更是壁垒分明,互相提防,甚至在许多具体工作上开始互相掣肘,使得省级层面的政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低效。

胡金茂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焦躁。慕容田的“背叛”、袁天的强势崛起、资本的碾压、以及那不知真假的“证据”威胁,都让他如同困兽,徒劳地挥舞着爪牙,却感到四面楚歌。

慕容田则暗自庆幸自己及时调整了策略,开始向袁天和“数字科创走廊”靠拢。

但他也同样忧心忡忡,担心那潜在的证据会将自己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担心在与胡金茂的内耗中,让袁天坐收渔翁之利。

联盟彻底破裂,内斗不断升级。

汉东省的最高权力层,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与分裂。

而这一切,都清晰地预示着,旧有的格局已然无法维持,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破局之战的胜负天平,正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