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试点的光环,如同一道璀璨的金色盾牌,为袁天和京州驱散了此前笼罩的阴霾与恶意。
公开的质疑与攻击暂时销声匿迹,审计组的调查在赵德明的主持下,也更多地转向了程序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反馈,不再带有明显的针对色彩。
然而,权力的博弈从未停歇,当明火执仗的进攻受挫,更为隐秘、也更为阴冷的暗流便开始涌动。
胡金茂与慕容田,这两位在上一轮交锋中未能得手的巨头,并未就此偃旗息鼓,而是不约而同地改变了策略,将战场从台前转向了幕后,从轰轰烈烈的围剿,转向了无声无息的消耗与束缚。
周一上午,京州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李娟,再次步履沉重地走进了副市长邹涛涛的办公室。
与上次的惶恐不安不同,这一次,她的脸上更多的是无奈与疲惫。
“邹市长,省财政厅刚刚正式回复了我们关于‘数字科创走廊’国家级试点首批配套资金的申请。”
李娟将一份印着省财政厅鲜红大印的复函放在邹涛涛桌上,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批复下来了,但是……额度只有我们申请额度的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三十?”邹涛涛正在批阅文件的手一顿,抬起眼,眉头皱了起来,“怎么会这么少?这是国家级试点,中央文件明确要求省里配套支持的!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李娟苦笑着指了指复函上的条款:“省厅的答复是,理解试点的重要性,但考虑到全省财政‘一盘棋’,特别是‘北部经济带’等省级重点战略同样需要巨额投入,财政压力巨大。
因此,对京州的试点支持,需要‘分阶段、按进度、看效益’逐步拨付。
这首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前期规划编制和少量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我们‘精打细算’,‘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
“放屁!”邹涛涛难得地爆了句粗口,将复函重重拍在桌上,“这分明是卡我们的脖子!‘北部经济带’?胡省长这是把省财政当成他自己的钱袋子了!
百分之三十,连支付‘腾龙’工业园拖欠的工程款和‘创新谷’的前期征地补偿都不够!”
他站起身,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
虽然他对袁天心存芥蒂,但也清楚“数字科创走廊”对京州未来的战略意义。
省里如此明目张胆地削减配套资金,损害的不仅是袁天的政绩,更是京州的发展机遇。
“袁市长知道了吗?”邹涛涛停下脚步问道。
“秘书刚把文件送过去,应该已经知道了。”李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