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慕容田的试探!(2 / 2)

“真乖。”慕容田站起身,目光重新回到袁天身上,仿佛随口问道:“袁天同志也喜欢书画?”

“业余爱好,略知皮毛,在慕容书记这样的方家面前,不敢班门弄斧。”袁天回答得滴水不漏。

“哎,艺术鉴赏,贵在真诚,不在名气地位。”慕容田摆摆手,与袁天并肩缓缓走在展廊里,姜如烟抱着孩子稍稍落后半步。“你看这幅,”他指着一幅笔法细腻、意境清远的工笔花鸟,“如今这时代,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品味传统笔墨韵味的人,不多了。尤其是像你这样年轻的同志,更是难得。”

他话语间,将自己和袁天归为了懂得欣赏传统、内心沉静的“同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慕容书记说得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需要我们静心传承。”袁天附和道,态度恭敬。

“传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发展。”慕容田话锋一转,如同他在常委会上那般,善于引经据典,阐发理念,“就像你提出的‘数字科创走廊’,就是一种极具创新精神的发展思路。

将最前沿的科技,与最深厚的人文底蕴相结合,这才是我们汉东应该走的路子。

不能像某些人,只知道盯着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旧产业,那是竭泽而渔,没有前途的。”

他看似在讨论发展理念,实则再次明确地站到了胡金茂“北部经济带”的对立面,并向袁天抛出了共同的“理念认同”。

袁天心中了然,慕容田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着和胡金茂类似的拉拢。只是他的方式更委婉,更侧重于思想和价值观的共鸣。

“慕容书记高见。科技与人文,确实是驱动未来发展的双翼。”袁天依旧保持着不偏不倚的态度,既不明确赞同,也不反驳。

慕容田深深地看了袁天一眼,对这个年轻人的沉稳和谨慎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停下脚步,望着展厅尽头透进来的阳光,语气似乎有些感慨:“袁天啊,有时候我很羡慕你。年轻,有冲劲,有想法,更重要的是,背后还有理解你、支持你的长辈。

不像我们当年,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这话,看似感慨,实则再次点明了袁天的背景,暗示自己对其家世的了解,并传递出一种“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隐晦信息。

他所指的“长辈”,自然不仅仅是袁泽,更可能指向了在京都层面,与慕容田关系密切的某位更高层级的领导。

袁天沉默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语气真诚而坚定:“慕容书记,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组织给了我们舞台,前辈们为我们铺了路。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辜负这份信任,踏踏实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他的,想得太多,反而是一种负担。”

他再次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面旗帜,巧妙地回应了慕容田的试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原则。

慕容田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更加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拍了拍袁天的肩膀,动作亲切自然:“好!说得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八个字,重若千钧!你能有这份初心,很好,非常好!”

他没有再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转而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展厅里的其他画作,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随意的闲聊。

又观赏了片刻,慕容田便以不打扰他们一家享受天伦之乐为由,带着随从先行离开了。

看着慕容田消失在展厅拐角的背影,姜如烟轻轻挽住袁天的手臂,低声道:“这位慕容书记,说话真是……滴水不漏。”

袁天握了握妻子的手,目光依旧平静:“能走到这个位置的,哪一个不是人精?走吧,我们继续看画。”

他低头,看着儿子手里攥着的那个红色平安结,眼神微微闪动。

胡金茂的宴请,慕容田的“偶遇”,接踵而至的拉拢与试探,都清晰地表明,他袁天和他所代表的京州,已经成为了汉东新一轮权力博弈中,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关键变量。

他牵着妻子的手,抱着儿子,继续漫步在艺术的殿堂里,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但他的内心,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和坚定。

无论是胡金茂许诺的官位,还是慕容田暗示的靠山,都无法动摇他内心的准则。

他的路,必须由他自己来走。京州的未来,必须掌握在真正致力于其发展的人手中。

而这汉东的棋局,他既然已经身在局中,就绝不会轻易成为任何人的棋子。

他要做的,是那个下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