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天的车驶入安居苑工地大门时,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工地上亮起了刺眼的碘钨灯。现场气氛凝重。
省三建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的人,还有闻讯赶来的部分住建局、质监站干部,都一脸紧张地等在出问题的3号楼楼下。
远处,一些下班的工人和附近居民在警戒线外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袁天下车,没有理会迎上来的众人,目光如电,直接扫向那栋在灯光下矗立的灰色住宅楼。
他脸色冷峻,无形的压力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袁书记,我们……”省三建的项目经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此刻额头冒汗,想上前解释。
袁天抬手止住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原因查清了吗?责任理清了吗?权威结论出来了吗?”
“这…质监站初步抽检报告显示局部强度不足,具体原因还在排查,我们怀疑是那一批次商砼的问题,或者养护期遇到极端天气……”技术负责人连忙回答。
“怀疑?”袁天目光如冰锥般刺向他,“我要的是确凿的证据!是经得起任何质疑的铁证!不是模棱两可的‘怀疑’!”
他环视一周,语气陡然加重,带着雷霆般的威压:“安居苑,是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倾注心血的重点工程!是林城百姓眼巴巴盼着的家!
它的质量,容不得半点沙子!
今天在这里,我袁天把话撂下:不管涉及到谁,不管以前是谁经手,只要查实有偷工减料、玩忽职守、危害百姓生命安全的行为,有一个算一个,严惩不贷!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县委县政府绝不姑息,也绝不替任何人背黑锅!”
这番话掷地有声,如同惊雷在现场炸响。
省三建的人脸色发白,连连保证一定配合彻查。
质监站和住建局的人更是挺直了腰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就在这时,袁天的手机响了,是陈立打来的。
“袁书记,”陈立的声音带着一丝振奋,“两个情况。第一,网监那边有眉目了,最早发布谣言的几个账号,Ip都跳转了好几次,但最终溯源指向市里一家网络公关公司,这家公司…跟钟市长的一位远房亲戚有关联。证据链正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