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工装的地质和隧道专家,正操作着精密的仪器进行复测。
李振江院士指着岩壁和手中的图纸,对着直播镜头侃侃而谈:
“大家看这里!原方案在此处为了缩短工期和成本,选择了一个相对较短的隧道线位,确实更靠近缓冲区边缘。
但经过我们实地勘测和袁泽书记提出的优化要求,设计院连夜拿出了新方案——将隧道延长1.2公里,采用更先进的tb(硬岩隧道掘进机)技术,完全绕开了缓冲区的敏感区域!
虽然造价增加了,工期也可能略有延长,但对生态的保护,是质的提升!这个优化,体现了决策者对生态红线的高度敬畏!”
直播画面清晰地将专家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严谨专业的分析、以及对优化方案的肯定,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那些原本被“青山客”文章煽动起来的恐慌和愤怒,在权威专家有理有据的现场解读和实实在在的优化措施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院士就是院士!说话有理有据!”
“看到金丝猴了!好可爱!希望它们好好的!”
“延长隧道绕开缓冲区?这成本…袁书记够魄力啊!”
“之前骂环评造假的呢?出来走两步?@青山客”
“虽然还是有点担心,但看到这么公开透明,还有这么多大专家把关,感觉放心多了。”
“支持科学决策!支持透明公开!秦西省这次操作,可以写进教科书了!”
舆情彻底逆转!支持、理解、点赞的声音迅速占据了主流。“#秦汉通道专家实地考察”、“#袁泽优化方案绕开保护区”等正面话题热度飙升。
而“青山客”的微博,则彻底沦陷在要求其道歉和解释的评论中,最后不得不关闭了评论区。
深夜,秦西省委大楼。袁泽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
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突然铃声大作,打破了夜的寂静。铃声急促而有力。
袁泽放下手中的笔,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嘴角浮现出一丝意料之中的、冷峻的弧度。他沉稳地拿起听筒。
“喂,我是袁泽。”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钟。随即,一个低沉而复杂的笑声传来,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服。
“老袁啊…”汉东省委书记陈立春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少了往日的客套与圆滑,多了几分直白,“黑石坳那一跪…云雾岭这一手直播…环评报告全网公开…你这三板斧…够狠!够绝!也…够漂亮!”
袁泽靠在宽大的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省城璀璨的万家灯火,语气平静无波:“老陈,过奖了。都是为了把事情做成。秦西拖不起,汉东…也等不起。合作,双赢;扯皮,双输。这个道理,你比我更清楚。”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只有电流微弱的“滋滋”声。陈立春似乎在权衡,在消化。
终于,他再次开口,声音里透着一股尘埃落定的决断,也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行了,老袁。这戏,唱得够足了。
再拖下去,就显得我陈立春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了。
明天上午九点,协调会重启。
出资比例,就按你们提的五五。双枢纽站点…汉东同意了。”
袁泽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声音依旧沉稳:“好。一言为定。明天见。”
“咔哒。”电话挂断。
听筒里传来忙音。袁泽缓缓放下电话,身体向后,深深陷入宽大的座椅中。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同星河般流淌不息。谈判桌上寸步不让的扯皮、黑石坳绝望的哭喊、网络上滔天的质疑…一幕幕画面在他眼前闪过。
他闭上眼,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浊气。那气息悠长而沉重,仿佛要将这一个月来积压在胸中的所有压力、疲惫、算计和惊心动魄,都尽数排出体外。
秦西攻坚,省际博弈…这第一场硬仗,终于,被他以近乎蛮横的魄力和精准到极致的手腕,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代价巨大,但曙光已现。他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浓茶,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却带着一种回甘的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