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小试牛刀!(1 / 2)

晨光刺破林城县上空薄薄的灰霾,将县委大院门口那对斑驳石狮的影子拉得老长。

袁天夹着公文包快步穿过前院,青石板缝隙里钻出的几簇倔强杂草蹭过他的裤脚。

空气里弥漫着南方县城特有的潮湿气息,混合着远处稻田飘来的、若有若无的腐殖质味道。

他步履生风,直奔后院的农业局小楼——那里,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艰难落地,正等着他撬开第一道缝隙。

林城县农业局的技术推广站,弥漫着一股陈年纸张和农药残留混合的滞闷气味。袁天推开那扇漆皮剥落的木门时,里面烟雾缭绕。

几个穿着半旧中山装或皱巴巴衬衫的技术员正围着火盆烤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和今年的虫害。角落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泛黄的病虫害图谱和卷了边的农技手册。

“袁县长!”站长王有田慌忙掐灭手里的烟卷站起来,脸上堆起局促的笑。其他人也纷纷起身,动作带着长期基层工作磨砺出的迟缓和谨慎。

袁天摆摆手,径直走到那张积满灰尘的电脑桌前,拍了拍桌上那台老式cRt显示器:“王站长,上次提的,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辅助农户判断病虫害的事,有眉目了吗?”

王有田搓着手,面露难色:“袁县长,这个…想法是真好,可…太难了。咱们站里这几个人,摆弄摆弄农药、看看老图谱还行,这什么‘挨挨’(AI)…太高科技了。

再说,农户们认不认这个?手机都未必玩得转,拍个叶子就能知道啥病?悬呐。”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而且…这钱,局里也紧,搞这套系统,怕是…”

“钱和人,都不是问题,至少启动阶段不是。”袁天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他环视一周,目光锐利,“难,不是不做的理由。新质生产力,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是要扎进土里生根发芽的。

第一步都不敢迈,永远只能原地打转。”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U盘,“这里有一个我简化过的移动端图像识别模型,针对本省常见水稻病虫害做过初步训练。不需要复杂设备,普通智能手机装上App就能用。”

技术员们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茫然。袁天看在眼里,知道光靠嘴说无用。

“王站长,挑一个病虫害高发、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找一家愿意试试的合作社。我们下去,现场做给他们看。费用,我个人先垫上。”

王有田张了张嘴,最终没再反对,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像是要去执行一项注定失败的任务:“那…那就去青石坳吧,孙德福的合作社,老孙头还算开明。”

青石坳村坐落在山坳里,正值水稻分蘖盛期,田野一片浓绿。孙德福是个精瘦黝黑的老农,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透着庄稼人特有的精明和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