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科技兴农,点土成金(2 / 2)

农业农村厅厅长孙柏年补充道:“还有人的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接受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强。我们推广过一些经济作物,往往因为管理跟不上,最后不了了之。”

“困难,永远都有。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看到的全是困难。”袁泽放下激光笔,双手按在会议桌上,目光扫过众人,“但是,如果我们走下去,走到田间地头,走到老百姓中间,或许就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他操作了一下平板电脑,调出一组照片。照片拍的是一些山区农民种植的本地品种的土豆、小米、以及一些晾晒的野生菌菇和中药材,卖相普通,甚至有些粗糙。

“这些东西,在本地集市,只能卖到几毛钱一斤,几块钱一筐。”袁泽指着照片,语气沉痛,“但是,我知道,在大城市的精品超市里,打着‘有机’、‘野生’、‘原生态’标签的类似产品,价格可以翻上十倍、甚至几十倍!这中间的差价,被谁赚走了?为什么我们的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要过着穷日子?”

他的质问,让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答案就是:我们没有标准,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袁泽一锤定音,“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老思路、老办法来看待南部山区的发展!必须换脑筋,闯新路!”

他再次操作平板,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图:“我的初步构想是,启动‘南疆净土’计划。核心是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区域性公共品牌,涵盖有机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特色经济林果等。成立一个由省政府直管的‘南部山区绿色发展指挥部’,我亲自任指挥长,统筹一切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合力!”

接着,他条分缕析地部署任务,思路之清晰,考虑之周详,仿佛早已酝酿已久:

“发改委、交通厅!你们的任务最紧迫,立刻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交通攻坚组,一个月内,拿出南部山区交通路网升级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特别是连接主要特色农产品产区、中药材产区的‘产业路’、‘资源路’,要优先保障,加快进度!资金问题,由省里统筹解决,必要时可以申请国家专项支持!”

赵乾和交通厅副厅长连忙记录,脸色凝重,这任务可不轻。

“农业农村厅、科技厅!”袁泽看向孙柏年和李维民,“你们成立技术保障组。立刻从省农科院、林科院、中医药大学抽调最强的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下周就给我下到山区去!任务有三:第一,对现有的特色作物和中药材资源进行普查,优选品种,制定从种植、采收、到初加工的全套技术标准和规程;第二,建立示范田、示范户,手把手教老百姓怎么种、怎么管;第三,研发引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比如节水灌溉、生态防控、林下经济模式等。”

孙柏年和李维民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压力,但也有一丝兴奋。如此大力度的科技支撑,是他们一直期盼的。

“商务厅、市场监管局!”袁泽的目光转向另外两位副手,“你们成立市场推广组。负责‘南疆净土’品牌的整体策划、注册、宣传推广和市场渠道建设。要瞄准高端市场、精品超市、电商平台,还要主动对接大型药企、食品加工企业,搞订单农业,搞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要把我们的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扶贫办!”袁泽最后看向周启明,“你们的工作要转变思路,不是简单发钱发物,而是要融入到这个大计划中来。配合农业农村厅,组织发动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进来。研究如何利用扶贫资金、小额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合作社发展,支持农户前期投入。要把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他一口气部署完毕,环视全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吗?”

“清楚了!”几位厅长异口同声,但声音里多少带着些底气不足。这计划听起来很美,但涉及面太广,难度太大。

“省长,”赵乾还是忍不住提醒道,“这个计划规模宏大,但投入也会非常巨大,而且见效周期长,风险也不小……是不是,先搞一两个县做试点,稳妥一些?”

“试点要做,但全面规划必须先出来!”袁泽斩钉截铁,“没有全局规划,试点就是盲人摸象!投入大?比起每年砸进去的扶贫资金和看不到头的转移支付,这笔投入如果能把南部山区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就是值得的!风险?干什么没有风险?因为怕风险就不做事,才是最大的风险!”

他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这件事,和禁毒一样,是省委省政府定下的重大战略!没有价钱可讲!各部门必须拿出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效率,全力推进!指挥部明天就正式挂牌运转,办公室就设在省政府办公厅,李伟民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我要每周看到进展汇报!”

“散会!”

会议结束,各位厅长带着巨大的压力和一丝恍惚离开了会议室。这位袁省长,简直就是一台不知疲倦、高速运转的机器!而且,其魄力和野心,超出了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