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省,看村超!” 这句简单直接的口号,如同魔咒一般,点燃了无数都市人群压抑已久的出行欲望,成为了他们周末和短期假期的全新选择。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更是为了逃离钢筋水泥的丛林,去亲身体验那种久违的、热烈的、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真实乡村生活。
古村落的历史沧桑、民族寨子的异域风情、渔村的咸鲜海味、田园综合体的诗情画意……凡是能跟“乡村”、“民俗”、“原生态”沾边的地方,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客流高峰。这股由“村超”引发的文旅热潮,呈现出强烈的“溢出效应”,其辐射范围远远超出了五十个试点村所在的县市,惠及了整个省。
林州侗寨的“甜蜜负担”:这个曾经静谧的古寨,周末涌入的游客数量达到了惊人的村民人数的十倍以上!村民人数的十倍以上!寨子里有限的几家民宿早在比赛日前一周就被预订一空,价格合理但一房难求。
大量找不到住处的游客,甚至自带帐篷,在村边依山傍水的开阔地带扎营,形成了一片壮观的“帐篷海洋”。
原本一天一场、用于招待亲友和少量游客的长桌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原本一天一场、用于招待亲友和少量游客的长桌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村委会紧急协调,将长桌宴增加到一天三场,从中午一直摆到晚上,村民们轮番上阵帮忙,依然供不应求。游客们排着长队等待入席的场景成为常态。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各家各户挂在火塘上熏制的腊肉、自酿的米酒、妇女们手工制作的侗绣饰品等特产,被嗅觉灵敏的游客抢购一空,价格比平时翻了几番还依然畅销。
水乡渔村的“意外之财”: 这个昔日只有零星钓鱼爱好者和海鲜采购商光顾的小渔村,如今每天都有十几辆甚至几十辆旅游大巴轰鸣而至,卸下一车车充满好奇的游客。精明的渔民们迅速捕捉到商机,临时搞起了“渔家乐”。
老渔民驾着自家渔船,带游客出海体验撒网捕鱼,讲解海洋知识;收获归来,就在甲板上支起炉灶,用最原始的方法烹煮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蟹贝,原汁原味的“船餐”让游客大呼过瘾,生意异常火爆。连带着村里的鱼市也热闹非凡,新鲜海货的价格因需求激增而小幅上涨,渔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无赛村”的意外惊喜:这股热潮甚至惠及了那些没有“村超”比赛、但风景尚可的普通乡村。不少自驾游客抱着“既然去了省,就多走走看看”的心态,或者为了避开过于拥挤的热点赛区,选择前往这些相对宁静的村落。
他们或许赶不上激烈的比赛,但就是为了来感受一下这片能诞生如此火爆“村超”的热情土地,呼吸一下乡村的空气,品尝一口农家菜。这些“无赛村”的农家乐、小餐馆、土特产店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流增长。
交通部门的数据提供了更宏观的佐证:通往省各主要县市的高铁票,在“村超”开赛消息引爆网络后的几天内,未来一周的票就已全部售罄,一票难求。
高速公路通往热门赛区方向的主要收费站,在周末时段排起了绵延数公里的长队,交警部门不得不启动紧急预案进行疏导。
航空公司的数据显示,飞往省省会及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班上座率飙升,不少航线增加了临时航班。
旅游收入呈现指数级增长。省统计局初步估算,仅仅“村超”开赛后的第一个月,由赛事直接带动的门票(虽然很多村免费,但周边消费巨大)、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消费,以及间接带动的全省关联产业收益,其总和就可能惊人地超过了去年全省半年的文旅收入总和!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经济学者咋舌的数字。相关产业链,如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土特产加工销售等,均赚得盆满钵满。无数个体户、小商贩、农民家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场“村超风暴”带来的经济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