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风厂的涅盘(上)(2 / 2)

楼下是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场,此刻正有不少老人带着蹒跚学步的幼童玩耍,几个穿着工装、显然是刚下夜班或轮休的工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闲聊,脸上是安逸满足的神情。晾晒在阳台上的衣物在秋风中轻轻摆动,烟火气十足,宁静而祥和。

越野车没有惊扰这份宁静,在距离新村入口还有一段距离的临时停车点悄然停下。袁泽推门下车,安欣和另一名警卫员迅速跟上,三人均身着便装(袁泽内里的军衬领口依旧挺括),融入了秋日午后的街景。

袁泽的脚步很慢,带着一种近乎巡视领地般的沉稳。他的目光细细扫过新村的每一处细节:平整干净的路面,分类清晰的垃圾桶,单元门口张贴的物业服务和社区活动通知公告栏,花坛里盛放的秋菊,还有那些坐在阳光下、脸上刻着风霜却又洋溢着安宁笑容的老人们。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味,不知是谁家在炖肉。

这一切,与他记忆深处那个风雨飘摇、怨气冲天、随时可能爆发流血冲突的“大风厂事件”原点,恍若隔世。

他没有走向村委会或物业办公室,而是像普通访客一样,信步走进了新村中心位置的一个开放式小广场。广场中央,一座抽象的不锈钢雕塑拔地而起,造型像是几股向上托举、又相互缠绕的力量,在阳光下闪耀着流动的光芒。

雕塑基座上刻着一行遒劲有力的字:“铭记过往,开创未来——大风厂涅盘重生纪念”。基座四周,环绕着几块精心设计的展板。袁泽的脚步在展板前停住了。

展板用新旧对比的图片和简练的文字,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沉重而最终走向光明的历史。

第一块展板,是黑白色的历史照片:画面有些模糊,但依旧能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密密麻麻的下岗工人和家属聚集在破败的厂区大门前,高举着“还我血汗钱”、“严惩贪官丁义珍”、“我们要活路”的纸板标语。人群前方,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脸上沟壑纵横,眼神空洞而悲愤,其中一个正是王文革,照片里的他显得更加瘦削佝偻,举着标语的手青筋毕露,眼神里是走投无路的疯狂边缘。

照片一角,隐约可见当年穿着旧警服、同样年轻却满脸焦虑疲惫的安欣,正试图维持秩序,淹没在愤怒的人潮中。

照片下方标注着触目惊心的时间和事件:“京州市大风厂工人护厂维权事件(旧照)”。

第二块展板,同样是旧照,却更显凄凉:大片低矮、破败、墙体开裂的棚户区,污水横流的狭窄巷道,随意拉接如同蛛网的电线,堆满杂物的公共水龙头旁排着长队。

照片里,一个裹着破旧棉袄、小脸冻得通红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在一个漏水的龙头下接水,眼神怯生生的。文字说明:“原大风厂工人及家属居住的棚户区‘老鸦窝’(旧照)”。

第三块展板,色调陡然明亮温暖起来:正是眼前这片崭新楼宇的俯瞰全景图,规划整齐,绿树环绕。旁边配着几张新照片:明亮的社区医疗服务站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微笑着为一位老人量血压;宽敞明亮的社区活动中心内,一群老工人围坐在一起下棋、看书,笑容舒展;崭新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在铺着软垫的活动室里快乐地游戏。文字说明:“今日‘大风新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第四块展板,聚焦产业重生:现代化的无尘车间内部,穿着整洁工服、戴着防护镜的工人(其中几张面孔依稀能辨认出是当年的老工人)在操作着精密的仪器设备;产品展示区里,陈列着园区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材料、精密电子元件、生物科技制品等;一张大合影里,一群穿着崭新工装、胸前戴着大红花的男女老少,站在“新星园区优先录用原大风厂职工及子女入职仪式”的横幅下,笑容灿烂,眼神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干劲。文字说明:“产业涅盘——新星绿色产业示范园,原大风厂职工优先就业基地”。

袁泽站在展板前,久久凝视。那些黑白照片里凝固的绝望、愤怒和苦难,像冰冷的针,刺穿着时间,提醒着过去曾发生的一切并非虚幻。

而旁边那些色彩鲜活的今日图景,则是用无数人的努力、代价和信念,一点点挣回来的光明。

新旧对比的冲击力,远比任何报告和数字都来得震撼人心。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身边安欣的呼吸也微微有些急促,显然也陷入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