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高铁改道!(2 / 2)

后续的选线、勘测、评估,乃至新方案的制定,军区一定要深度介入!你们的要求,就是省委的要求!你们的红线,就是汉东不可逾越的底线!”

“请郑书记放心。”袁泽微微颔首,声音沉稳有力,“省军区责无旁贷。我们将立即组建最强的技术保障团队,全力配合省委省政府,确保新方案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兼顾地方发展需求。守土有责,护线有责,这是我们的使命。”

郑国锋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释然的复杂神色。他转向其他常委:“各位同志,对袁泽同志的意见和我的决定,有什么看法?现在表决!”

“同意!”省长吴为民第一个沉声表态,没有丝毫犹豫。

“同意!”

“完全同意!”

“坚决支持!”

……

在郑国锋强大的意志和袁泽无可辩驳的铁证面前,在“国防安全”这面不容置疑的大旗下,所有的犹豫、惋惜、甚至潜藏的地方利益考量,都被彻底压制。表决结果毫无悬念地一致通过。

京南高铁的蓝图,在汉东最高决策层,被袁泽以一身戎装和绝对的意志力,硬生生地扭转了方向。

会议结束的提示音响起,低沉而悠长,仿佛为这场惊心动魄的交锋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常委们纷纷起身,气氛依旧凝重。没有人交谈,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

周明华几乎是第一个低着头,脚步虚浮地快步走了出去,背影仓皇而落寞,仿佛瞬间老了十岁。杜宏和赵晓春紧随其后,脸色苍白,步履沉重。

郑国锋书记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袁泽面前,伸出手,用力地握住了袁泽的手。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倚重,也有一种面对更高维度力量时的深沉感慨。

“袁政委,今天……多亏你了!”郑国锋的声音低沉而真挚,“若非你洞若观火,力挽狂澜,我们险些酿成大错!这条红线,划得好!划得及时!汉东的平安,就托付给你了!” 他用力地晃了晃袁泽的手。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袁泽平静回应,目光沉稳。

郑国锋点点头,又深深看了袁泽一眼,这才松开手,在秘书的陪同下转身离去。

其他常委也陆续上前,与袁泽简短地握手致意。

每个人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初时的审视或好奇,而是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这位戎装常委,用一次会议,一场震撼性的技术展示,一道不容置疑的红线,彻底确立了他在这权力圆桌中无可撼动的地位和分量。

很快,会议室里只剩下袁泽一人。技术军官悄无声息地进来,关闭了全息沙盘。幽蓝的光芒熄灭,桌面缓缓合拢,恢复了平整。窗外的暴雨依旧疯狂,雷声在云层深处滚动。

袁泽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走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京州城在瓢泼大雨中模糊一片,霓虹灯光在雨幕中晕染成一片片迷离的光团,如同沉浮于怒海中的孤岛。

雨水狂暴地冲刷着厚重的钢化玻璃,发出持续的、沉闷的轰鸣,仿佛无数只手在拼命拍打。一道道水流扭曲着蜿蜒而下,将窗外的万家灯火切割、变形,折射出光怪陆离的景象。

袁泽静静地伫立在窗前。肩头那颗将星,在室内残余的光线和窗外混乱雨幕的交织下,依旧闪烁着冷冽而坚定的光芒。深松枝绿的将官常服,如同沉默的甲胄,包裹着他如山岳般沉稳的身躯。

他微微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玻璃。触感坚硬而潮湿。指尖下,正是窗外那一片被暴雨笼罩的、模糊不清的城市轮廓。

守护。

这个词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没有豪言壮语,却比窗外震天的雷雨更为磅礴。这不再是法律条文间的博弈,不再是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也不再是训练场上的体能碾压。

这是将百万生灵的安危,将一方土地的命脉,将国家不可触碰的神经,扛在了这副肩膀之上。

窗玻璃上,倒映着他冷峻的面容,眼神深邃如渊。雨水在玻璃外侧恣意流淌,仿佛象征着外部世界永不停歇的风雨和暗流。

而他站在这里,站在汉东权力的顶点,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闸门。

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缓缓划过,留下一道短暂而清晰的痕迹,随即又被新的雨水覆盖。

袁泽收回手,负于身后。身姿依旧挺拔如出鞘的利剑。窗外的惊雷与暴雨,此刻仿佛都成了背景的鼓点,再也无法撼动他分毫。

他如同一座骤然降临于权力风暴中心的钢铁堡垒,沉默,冰冷,却以无可置疑的姿态,宣告着汉东的天空之下,从此有了一颗将星,足以镇山河,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