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李达康同志在主持京州市工作期间,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民生福祉,漠视群众疾苦,在重大决策(大风厂改制)、干部选拔任用(丁义珍、陈清泉、程度)、作风建设(信访局窗口)等方面,存在严重错误和失职失责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沙瑞金的声音带着一种最终定性的威严:
“为严肃纪律,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并报请中央批准,决定:”
“免去李达康同志京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另有任用。”
“另有任用”四个字,轻飘飘的,却如同一张冰冷的判决书,宣告了李达康政治生命的实质终结。谁都知道,等待他的,绝不会是另一个实权岗位。
常委们沉默着,无人提出异议。京州的天,彻底变了。
数日后,黄昏。夕阳的金辉将京州市委大楼染上一层悲壮的橘红色。
李达康独自一人,缓缓走出这座他曾经挥斥方遒、发号施令的权力中枢。他没有让秘书送,拒绝了任何人的陪同。他身上没有穿那件标志性的夹克,只穿着一件普通的深色外套,手里拎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身影在巨大的市委门厅下拉得很长,显得异常孤单和萧索。
他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夕阳的余晖勾勒出他不再挺拔、甚至有些佝偻的轮廓。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仰望着这座他付出了无数心血、承载了他所有野心与荣耀、如今却将他无情抛弃的钢铁巨兽。玻璃幕墙反射着落日的光芒,刺得他眼睛生疼。
这里,曾是他梦想的起点,是他“达康书记”神话的铸造炉。他曾在这里,用铁腕推动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用强硬的作风扫平一切障碍。
他在这里享受过权力的巅峰快感,也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运筹帷幄的不眠之夜。而如今,一切繁华落尽,只剩下一个被时代洪流冲刷上岸、遍体鳞伤的失败者。
悔恨吗?有之。为了那些被他忽视的工人,为了那个低矮的信访窗口,为了那些被他错误提拔最终身陷囹圄的干部。不甘吗?更有之!他明明是为了发展!为了京州变得更好!凭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但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为一片死寂的灰烬。沙瑞金最后找他谈话时的话语,冰冷地回响在耳边:“达康同志,你的问题,主要在思想上。
发展是硬道理,但为了发展就可以不顾一切吗?就可以牺牲公平正义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吗?……去政协吧,好好反思。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政协……一个排名靠后的闲职……政治生命的坟墓。
李达康的嘴角勾起一丝苦涩到极致的弧度,带着浓重的自嘲。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市委大楼,那眼神中,有不舍,有眷恋,有巨大的失落,最终都化为一片落幕的萧索。他猛地转过身,不再回头,步履蹒跚地走向停在路边的一辆普通黑色轿车。
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融入京州川流不息的车流和渐浓的暮色之中,如同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孤独的符号。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省检察院大楼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袁泽负手而立。夕阳的金辉同样洒在他笔挺的检察制服上,肩章上的检察徽章闪烁着清冷而威严的光芒。他俯瞰着暮色中逐渐亮起万家灯火的京州,目光深邃而平静。
李达康的时代落幕了。
“唯Gdp论”的神话崩塌了。
但汉东的肌体上,还有多少未被清理的暗疮?还有多少未被阳光照亮的角落?
袁泽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新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而他手中的法律之剑,已然磨砺得更加锋利。
落日的余烬终将熄灭,而新的黎明,需要更坚定的守护者去迎接。他整了整自己的检徽,转身,投入到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背影如山,沉默而坚定。汉东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而风暴眼,依旧是他——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