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黄埔铁流 > 第174章 迷雾征程

第174章 迷雾征程(1 / 2)

离开枫树坪的温暖与振奋,红军队伍再次一头扎进了黔北无尽苍茫的群山之中。与之前不同的是,战士们干瘪的粮袋里多了些许杂粮,脚上或许换了一双寨民送的、不算合脚却厚实些的草鞋,更重要的是,心中那份与群众鱼水相连的暖意,以及“星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如同微弱的火种,在疲惫的躯体里顽强地燃烧着。

但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并不能直接抵消肉体上的极度消耗。

山路愈发崎岖难行。所谓的“路”,常常是野兽踩出的小径,或是雨水冲刷出的沟壑。岩石湿滑,苔藓遍布,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浓雾像是黏稠的乳汁,终年不散,将天地间的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的混沌里。十步之外不见人影,只能依靠前方传来的低沉口令和脚步声辨别方向。空气潮湿得能拧出水来,冰冷的寒意无孔不入,渗透进战士们单薄破旧的军衣,带走本就所剩无几的体温。

“这鬼天气!老子在江西都没见过这么邪门的雾!”程铁军骂骂咧咧地走在队伍前面,他的大嗓门在浓雾中也显得沉闷了许多。作为前锋,他的一营承担着最危险的开路任务,不仅要探明路径,还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敌军或土匪。

刘肖走在队伍中段,眉头紧锁。这浓雾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们的行踪,但也极大地迟滞了行军速度,并且带来了新的危险。“军事推演系统”在这种完全依赖感官、缺乏宏观视野的环境下,效果大打折扣,更多的是发出一些关于地形险峻的模糊预警。

“告诉程铁军,把侦察哨放得更远些,用绳索串联,绝不能掉队失联!”刘肖对身边的通讯员下令。

“是!”

命令刚传下去不久,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和几声惊呼,紧接着是物体滚落山崖的沉闷声响。

“怎么回事?!”刘肖心头一紧,快步向前赶去。

只见前锋部队停在一处异常险峻的“之”字形陡坡上,坡面几乎呈七十度角,覆盖着湿滑的落叶和淤泥。几名战士正手忙脚乱地拉扯着绳索,绳索另一端,悬在悬崖边,一个年轻的战士半个身子已经探出了崖外,脸色煞白,全靠腰间的绳索和战友们死死拉着才没掉下去。他脚下,是深不见底、被浓雾填充的幽谷。

“妈的!这路怎么走!”程铁军急得满头大汗,亲自上前帮忙拉绳子。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名战士拉了上来。小伙子惊魂未定,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仅仅这一段路,就有好几名战士滑倒摔伤,担架队更是寸步难行。

“团长,这路…太险了!担架根本过不去!”负责后勤的许向前气喘吁吁地赶上来,看着陡坡,脸色发白。

刘肖看着陡坡,又看了看身后漫长而沉默的队伍,以及那些躺在担架上、因颠簸和疼痛而发出微弱呻吟的伤员,心沉了下去。强行通过,必然造成更多非战斗减员,甚至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坠崖事故。

“还有别的路吗?”他问旁边的向导,那是枫树坪赤卫队派来的两个熟悉地形的后生之一,名叫杨小根。

杨小根看着陡坡,也是面露难色:“长官,这是去绥阳方向的近路…绕路的话,得往南多走一天,那边…那边听说不太平,有个‘落魂坡’,邪性得很,老一辈人都不让去。”

“落魂坡?”周文也走了过来,闻言蹙眉,“怎么个邪性法?”

“就是…就是人进去容易迷糊,绕来绕去出不来,好像魂被勾走了一样。”杨小根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敬畏,“还听说…晚上能听到奇怪的声音,看到鬼火…”

“胡说八道!”程铁军眼睛一瞪,“这世上哪有什么鬼!”

“不是鬼…”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向导,哑巴叔(因为小时候生病说不了话,但听力极好,对山路熟悉),突然激动地比划起来,指着浓雾弥漫的南方,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啊啊地叫着。

杨小根连忙翻译:“哑巴叔说,不是鬼,是‘山瘴’!那片地方有毒气,还有…还有会让人发疯的‘蘑菇’!他年轻时跟阿爸去打猎,误入过一次,差点没出来,他阿爸就…”

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前有近乎天险的陡坡,后有传闻诡异恐怖的“落魂坡”,似乎哪条路都不好走。

就在这时,苏湘云带着医护兵检查完摔伤的战士,走了过来,她的目光却被悬崖边石缝里生长的几株不起眼的、颜色格外鲜艳的紫色小草吸引了。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甚至戴上手套,轻轻触碰了一下。

“湘云,怎么了?”刘肖注意到她的异常。

苏湘云站起身,脸色有些奇异:“刘肖,你看这些植物…它们的形态,还有这颜色,很不正常。而且…我怀里的‘金籽’刚才微微发热了一下。”

“金籽”发热?刘肖心中一动。自从离开那地下湖泊和白玉巨树后,“金籽”一直很安静。“你的意思是…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某种影响?”

“不确定。”苏湘云摇头,眼神中带着科研者的探究,“但‘种子’的力量似乎与这片土地深处的某些东西存在联系。哑巴叔说的‘山瘴’和‘毒蘑菇’,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可能是某种…异常的生态现象或者…能量残留?”

能量残留?刘肖立刻想到了“观察者”和它们提到的“场域畸变”。难道这黔北的群山之中,也存在着类似野人沟那样,被远古文明力量影响过的区域?

这个推测让他背脊发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落魂坡”的危险,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