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分田(2 / 2)

“第一组,王老蔫!”

人群中,一个干瘦的汉子愣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被旁边的人推了一把,才如梦初醒,踉踉跄跄地跑上台。

周文将一份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地契递到他手中,朗声道:“王老蔫,你家五口人,分得上等水田两亩,旱地三亩!这是你的地契,拿好了!”

王老蔫双手颤抖地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重如千钧的红纸。他不识字,但认得上面盖着的苏维埃政府大印,也认得那一个个墨字勾勒出的田亩数字。他看着,看着,浑浊的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红纸上,晕开了墨迹。

他猛地转过身,面向台下所有的乡亲,高高举起那张地契,喉咙里发出嘶哑的、不成调的嚎哭:“田……是咱的田了啊!”

他跪倒在地,对着主席台,对着那面鲜艳的红旗,咚咚地磕起头来。

没有人笑话他。台下,许多和他一样年纪的农民,都跟着抹起了眼泪。这一幕,跨越了千年。

“第二组,周瘸子!”

“第三组,赵寡妇!”

……

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念下去。每一个上台的人,都像经历了一场神圣的仪式。有人抱着地契又哭又笑,有人小心翼翼地将它贴身藏好,还有人当场就拉着工作队员,要他们指认田块的位置。

除了土地,一些急需的财物也按需分配。赵寡妇家徒四壁,分到了一床厚棉被和一口铁锅;家里孩子多的,分到了几尺布;没有农具的,领到了崭新的锄头和镰刀。

石头也分到了田,还有他娘当年被抢走的那根式样独特的银簪子。他紧紧攥着簪子,指节发白,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嘴里喃喃:“娘,你看到了吗?咱们有田了,你的簪子……也回来了……”

整个打谷场,沉浸在一片悲喜交加、充满希望的狂热之中。

刘肖和苏湘云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感人至深的一幕。

“这就是根基,”刘肖轻声说,“我们给了他们土地,他们给了我们人心和力量。”

苏湘云眼中含着泪光,用力点头:“我从未见过……人们眼里能有这样的光。”

分田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天。当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暖红时,大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都拿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地契。

没有人组织,不知是谁先唱起了山歌,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粗犷而充满感情的歌声在打谷场上空回荡:

“斧头劈开新世界哎,镰刀割断旧乾坤……”

“土地还家喜洋洋哎,翻身不忘共产党……”

歌声中,人们没有立刻散去。他们围聚在一起,摩挲着地契,热烈地讨论着明年的耕种计划,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周文看着这片景象,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石江村,乃至整个苏区的根基,已经坚如磐石。这些拥有了土地的农民,将成为红军最坚定的支持者,成为苏维埃政权最牢固的砖石。

火种已燃,土地还家,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在这片曾经浸满血泪的土地上,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