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
就在黄包车改变方向的同时,一辆黑色汽车悄然跟了上来。李秀英从手包的小镜子里看到了它,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七点五十分,她走进天主堂医院。十分钟后,一个戴着护士帽、口罩,穿着护士服的娇小身影从医院侧门走出,手里提着一个医疗废物袋,自然地扔进门口的垃圾车,随后快步离开。
八点整,汉口三号码头。
“江安号”货轮缓缓靠岸。几个便衣侦探在码头各处蹲守,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接近的人。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二号码头,一艘不起眼的小火轮正在卸货。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穿着考究西装的中年男人指挥着工人:“小心点!这些医疗器械可是从上海运来的,摔坏了你们赔不起!”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几个贴着英商标签的木箱搬上马车。中年男人塞给监工几张钞票,马车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八点三十分,李秀英回到公寓。她已换回便装,正在书桌前备课,仿佛从未离开。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
开门后,两名侦缉队员闯了进来,后面跟着那个戴礼帽的男人。
“李小姐,跟我们走一趟吧。”
李秀英放下钢笔,从容起身:“请问有什么事?”
“我们接到举报,你与共党分子有牵连。”
“证据呢?”她平静地问。
戴礼帽的男人冷笑一声:“你今晚去了哪里?”
“我一直在家备课。”她指着书桌上摊开的教案,“下周在武大有个重要讲座。”
“有人看见你出现在码头!”
李秀英露出惊讶的表情:“码头?您一定是认错人了。我整晚都在和史密斯牧师讨论讲座的事,他刚走不久。需要我请他来做证吗?”
她笃定的神情让来人有些犹豫。其中一人开始翻查她的物品,但一无所获。
“我们会盯着你的。”戴礼帽的男人悻悻地说。
送走不速之客,李秀英关上门,背靠着门板,终于允许自己微微颤抖。手心里全是冷汗。
一小时后,床头的闹钟指向十点整。她起身,从衣柜深处取出一个小巧的电台。
戴上耳机,她的手指在电键上熟练地跳动,发出清脆的哒哒声。电波穿越夜空,飞向遥远的赣南:
“药品已安全送达。白区星火,一切正常。”
发完电报,她走到窗边,望着长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这一刻,她仿佛看见了赣南的篝火,看见了刘校长、周主任,看见了石江村飘扬的红旗。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守护着另一条生命线。这条线,连接着城市的智慧与山区的烽火,连接着未来的新中国与当下的艰苦斗争。
夜色深沉,但星光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