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上级有新指示!要求我们选派优秀学员,支援其他根据地的建设。
这个消息让学员们激动不已。能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是每个人的愿望。
经过严格选拔,三十名优秀学员被选派前往各地。临行前,刘肖特意为他们送行。
记住,你们不仅是战士,更是革命的火种。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
学员们庄严宣誓,随后踏上新的征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刘肖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落。
舍不得?周文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就像送自己的孩子远行。刘肖轻声道。
周文拍拍他的肩膀:这就是革命的传承。我们培养的人才越多,革命的力量就越强大。
随着优秀学员的陆续输出,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各地革命武装纷纷派人前来学习,甚至连一些友军部队也慕名而来。
这天,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杨兴先生。这位革命元老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来到根据地视察。
刘教育,久仰大名啊!杨兴紧紧握住刘肖的手,你们在这里创造的奇迹,我都听说了。
在视察训练时,杨兴对学员们的表现赞不绝口:有这样的革命队伍,何愁革命不成功!
晚上,杨兴与刘肖进行了长谈。在交谈中,杨兴对刘肖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表现出浓厚兴趣。
你这个理论很新颖,杨兴说,把战争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这确实是革命战争的根本。
刘肖借机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革命战争不能单纯依靠正规军,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指挥员,不仅懂军事,更要懂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杨兴深表赞同:你说得对。我们正在制定新的军事路线,你的这些建议很有价值。
杨兴的到访,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的支持下,学校获得了更多资源,训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敌军的围剿也在不断加强。这年秋天,敌军调动重兵,对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
面对严峻形势,学校不得不再次转移。这一次,他们要去的地方更加偏远——湘鄂赣交界处的深山老林。
转移路途异常艰险。时值雨季,山路泥泞难行,还要时刻提防敌军的追击。在一次遭遇战中,刘肖为保护教学设备,左臂中弹负伤。
教育,您没事吧?学员们关切地围上来。
一点小伤,不碍事。刘肖强忍疼痛,继续前进,一定要保护好教学设备!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行军,队伍终于抵达新的驻地。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地点。
建设新校舍的工作立即展开。虽然条件艰苦,但学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更让人振奋的是,沿途有不少贫苦农民主动加入队伍,革命力量在不断壮大。
一天傍晚,刘肖站在新建的校舍前,望着学员们训练的身影。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年轻的脸庞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从黄埔到武汉,再到这片深山老林,革命的火种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而这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年轻革命者,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一段传奇。
教育,赵立仁走来汇报,新一批学员已经开始训练了。
刘肖点点头:告诉他们,要珍惜学习机会。革命的重担,很快就会落到他们肩上。
远处,军号声在群山间回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孕育,新的力量正在成长。
而刘肖知道,他的使命还远未完成。在这条革命的道路上,他还要继续走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