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功臣图形麒麟阁(2 / 2)

每一幅画像都栩栩如生,不仅形似,更捕捉到了人物的神韵。画像下方,还有以金泥书写的赞语,简述其功绩,如皇甫嵩画像下书:“扫清妖氛,重整山河,国之干城”;卢植画像下书:“经纬天地,匡正礼乐,士之楷模”;朱儁画像下书:“摧锋陷阵,所向无前,军之胆魄”。

群臣徜徉其间,无不发出惊叹之声。被绘像的功臣,更是心潮澎湃,激动难言。朱儁抚摸着画像下自己的名字,老泪纵横:“值了!老夫这一生,值了!”

皇甫嵩站在自己的画像前,久久凝视。画中的自己,威严、坚定,是他希望留给后世的形象。但不知为何,他心中那丝不安却愈发清晰。陛下将此殊荣赋予他,将他推到了如此高度,几乎与古之贤相名将比肩……这真的是单纯的褒奖吗?他不由得想起不久前那场“杯酒释兵权”的宴会。陛下手段高超,既收回了实质兵权,又保全了他们的体面。如今这画像悬阁,更是将这份“体面”和“尊荣”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他们牢牢地“钉”在了这里,成为了后世衡量忠臣的标杆,也成了他们自身行为的绝对约束。任何一点行差踏错,都可能让这画像蒙尘,让自己身败名裂。陛下此举,是恩,是荣,亦是无形的囚笼啊!他暗暗叹了口气,目光更加深沉。

卢植则显得平静许多。他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像和赞语,微微点头,对身旁的荀彧低声道:“文若,陛下此举,意在立标。此后为臣者,当知何者为忠,何者为功。于教化人心,稳固社稷,善莫大焉。”他更看重的是此举对帝国未来的意义。

荀彧点头称是,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陛下深谋远虑,非止于酬功,更在于立制、定心。麒麟阁功臣像立,天下忠臣义士,皆知努力方向矣。”

就在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荣耀与感慨中时,角落里的袁绍,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的目光死死地盯在曹操的画像上。曹操!那个阉宦之后!如今竟然也堂而皇之地位列麒麟阁,虽然位置靠后,但那画像上“机敏果决,典军安民”的赞语,在他看来无比刺眼。凭什么他袁本初没有?就因为他现在名义上受蹇硕节制?就因为他出身士族,陛下便要刻意压制吗?

他感到一股邪火在胸中燃烧。目光扫过那些对画像啧啧称奇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或因军功新晋的官员,他心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沐猴而冠!”他几乎要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字。

他悄悄退到人群后方,来到一根巨大的梁柱旁。早已等候在此的许攸(作为袁绍谋士登场)立刻凑了上来,低声道:“本初,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用这些新贵,来打压我们士族了。”

袁绍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声音冰冷:“且让他们得意!萧何、张良画像悬阁,可他们的子孙后代呢?哼,荣耀是虚的,权力才是真的!陛下今日能给他们荣耀,他日……”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寒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许攸阴恻恻地笑道:“本初所言极是。皇甫义真、卢子干已是昨日黄花,兵权已失,不足为虑。倒是那曹孟德、刘玄德之流,仗着陛下宠信,步步高升,才是心腹之患。尤其是那曹操,颇有手段,在军中声望日隆……”

袁绍打断他,语气决绝:“子远,之前让你联系的人,如何了?”

许攸低声道:“均已妥当。只待本初一声令下……”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被众人簇拥着的、正在对皇甫嵩和卢植说着什么的皇帝,心中暗道:“刘宏啊刘宏,你虽手段高超,集权于一身,但这天下,终究不只是你一人的天下,也不只是这些武夫、寒门的天下!你想打造一个唯你命是从的‘新汉’,问过我们这些累世公卿了吗?麒麟阁……很好,今日之辱,我袁本初记下了!他日,我必让你知道,谁才是这大汉真正的栋梁!”一股强烈的、混合着嫉妒、愤怒和野心的情绪,在他心中疯狂滋长。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能再等待,必须加快步伐,积蓄力量。

观礼已近尾声,刘宏站在麒麟阁的中央,环视四周画像,以及画像前神色各异的群臣,心中明镜一般。他看到了皇甫嵩的感激与隐忧,看到了卢植的坦然与欣慰,看到了朱儁的激动,也看到了曹操等年轻将领的振奋与忠诚。当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群中,如袁绍等人那掩饰不住的阴郁与不甘。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分化和制衡,永远是帝王术的核心。给予功勋集团至高无上的荣誉,换取他们实质权力的平稳过渡,并将他们树立为标杆,既激励后人,也束缚他们自身。同时,大力提拔新生代,让他们感恩戴德,成为新的权力基石。而对于那些潜在的、心怀怨望的旧势力,这何尝不是一种警告和震慑?看,顺我者昌,功臣图像,流芳百世;逆我者……他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诸卿,”刘宏再次开口,声音回荡在阁内,“画像在此,功绩在此,楷模亦在此!望诸卿与朕,同心同德,共勉之!使我昭宁盛世,远超文景,俾我大汉龙旗,永耀寰宇!”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同心同德,共铸盛世!”众人的回应山呼海啸。

刘宏满意地点点头,率先向阁外走去。群臣再次躬身相送。

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银装素裹的宫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刘宏走在最前面,衮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的身影在雪地中拉得很长。帝国的权力,在这一刻,通过这麒麟阁的画像,以一种无比华丽且牢固的方式,完成了最终的归一与重塑。

皇甫嵩和卢植并肩走在后面,看着皇帝那坚定而孤独的背影,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荣耀已达极致,但前路似乎更加莫测。

卢植低声道:“义真兄,你看这雪后初霁,天色澄澈,似乎是个好兆头。”

皇甫嵩却微微摇头,目光扫过远处正与许攸低声交谈、脸色晦暗不明的袁绍,声音低沉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子干,雪光虽亮,却最是刺目。霁后虽晴,焉知不会有更猛烈的风雪将至?陛下将你我悬于此阁,既是护身符,又何尝不是招风的旗帜?这洛阳城,这大汉天下,看似河清海晏,实则……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啊。”

卢植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顺着皇甫嵩的目光望去,正看到袁绍抬头望来,那眼神中的冰冷与戾气,让他心中不由得一凛。

麒麟阁的画像在阳光下庄严而肃穆,记录着过去的功勋与荣耀。然而,帝国的未来,却在这雪后初晴的洛阳城中,悄然转向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波澜云诡的方向。那隐藏在荣耀背后的嫉妒、野心与杀机,如同雪下滋生的毒菌,正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