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如同暖流,浸润着在场许多老臣的心。他们回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皇帝虽然年轻,却总能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无论是在物资、兵员,还是在顶住朝堂压力方面。那种君臣一心、共度时艰的情谊,是真实存在过的。
气氛,在这种怀旧的、充满肯定与感激的叙述中,变得异常融洽。许多人,包括之前最为警惕的袁绍,都有些恍惚,难道皇帝今夜真的只是单纯地想与老臣们叙旧,感怀往事?
然而,刘宏的下一句话,却让这温馨的气氛,陡然增添了一抹沉重的色彩。
“看着皇甫爱卿鬓边早生的华发,看着卢爱卿眉宇间积淀的风霜,”刘宏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毫不掩饰的疼惜与感慨,“朕这心里,又是欣慰,又是……愧疚啊。”
欣慰的是,良将贤臣,功成名就。愧疚的是什么呢?
皇帝没有明说,但这声“愧疚”,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在场所有有心人思绪的闸门。
皇甫嵩和卢植刚刚放松些许的心,猛地又是一紧。他们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明悟——来了。铺垫了这么久,渲染了如此多的功绩与情谊,真正的意图,恐怕就要在这“愧疚”之后,浮出水面了。
刘宏似乎没有注意到台下细微的情绪变化,或者说,他注意到了,却并不在意。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或苍老、或成熟、或年轻的面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轻轻叹息,“昔日与朕并肩作战、重整河山的爱卿们,大多已生华发。而朕,也不再是那个需要诸位鼎力扶持、日夜忧心的少年天子了。”
这话语,平淡中却蕴含着极深的意义。它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隐透露出一个信息——皇帝已经成长,他已经具备了独自掌控这个庞大帝国的能力和自信。
“这大汉的江山,需要传承;这太平的基业,需要守护;而这未来的重任……”刘宏的目光,有意无意地,从皇甫嵩、卢植等老臣身上,缓缓移开,扫向了后排那些更加年轻的面孔——曹操、袁绍,以及其他一些讲武堂出身的将领和年轻官员。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那份期许,那份对权力交接、对新老交替的暗示,已经清晰地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麟德殿内,刚刚因为回忆往昔而升腾起的热血与感动,仿佛被这无声的暗示瞬间冷却了几分。融洽的气氛依旧在,但那其中,已经掺杂了更多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老臣们心中了然,甚至生出一种“终于来了”的释然,但释然之中,难免带着英雄迟暮的落寞与不甘。
年轻一代则心中激荡,看到了权力阶梯顶端透下的光芒,跃跃欲试。
而如袁绍这等野心家,则在心中冷笑,更加确定了皇帝的最终目的。
刘宏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他没有立刻抛出最终的人事调整方案,而是再次端起了酒杯。
“往事已矣,来日可期。”他朗声说道,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但那笑容背后,是深不见底的帝王心术,“这杯酒,愿我君臣,能如往日般同心同德,再创一个远超文景的——昭宁盛世!”
“愿为陛下效死!共创盛世!”众人再次举杯齐呼,但这一次的呼声,底下涌动的暗流,却比之前要汹涌得多。
酒,依旧是醇香的美酒。宴,依旧是盛大的御宴。
但所有人都知道,温情脉脉的回忆杀已经结束。接下来,恐怕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刻。
皇帝那声未竟的“未来的重任……”,究竟会以何种方式落下?他口中的“愧疚”,又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补偿”?
悬念,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在杯觥交错的喧嚣声中,被推向了更高的顶点。整个麟德殿,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即将把所有人都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