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市井童谣惑人心(2 / 2)

不一会儿,两个年纪很小、吓得瑟瑟发抖的小宫女被带了进来。在曹操的威逼下,她们哆哆嗦嗦地,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将那句“皇甫旗,卢氏笔,难及刘氏手中戟”唱了出来。

歌声稚嫩,甚至有些走调。

但落在殿内几人的耳中,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曹操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猛地握紧了拳头,骨节发出咯咯的声响。他看向刘宏,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担忧。

荀彧虽然依旧保持着镇定,但垂在袖中的手,也不自觉地收紧了几分。他微微闭了闭眼,心中暗叹一声:“来了……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毒!”

利用童谣进行政治攻击,是自古以来最阴险也最难防备的手段之一。它源头难查,传播极广,影响深远。编造者其心可诛!

刘宏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波动。他只是看着那两个吓得快要晕过去的小宫女,挥了挥手。

“下去吧。以后宫中,禁止传唱此类市井俚语。”

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小宫女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那小黄门也赶紧磕头退下。

殿内,只剩下刘宏、荀彧和曹操三人。

沉默。令人窒息的沉默。

曹操终于忍不住,猛地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此等妖言,分明是有人故意散播,意在离间君臣,动摇国本!其心可诛!臣请命,彻查此事,必将那幕后黑手揪出,严惩不贷!”

刘宏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投向殿外,似乎能穿透宫墙,看到那整个洛阳城正在涌动的暗流。

“文若,”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你怎么看?”

荀彧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曹校尉所言极是。此童谣出现时机巧妙,传播迅速,绝非偶然。其内容更是包藏祸心,直指皇甫太尉与卢司空,意在陛下心中种下猜疑之种。此乃……阳谋。”

“阳谋?”刘宏轻轻重复了一遍。

“正是。”荀彧沉声道,“幕后之人,深知陛下英明,不会轻易相信谗言。故而不直接构陷,而是利用这童谣,将‘功高震主’之事,摆上台面,公之于众。他们是要借助这汹汹舆论,逼陛下表态,逼陛下做出选择。无论陛下如何应对,都难免陷入被动。”

曹操急道:“难道就任由这妖言惑众,中伤忠良吗?”

刘宏终于将目光从殿外收回,落在了曹操和荀彧身上。他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极淡的,近乎冷酷的笑意。

“查?”他轻轻吐出两个字,“如何查?去抓那些懵懂无知的孩童?还是去审问成千上万传唱过的百姓?”

曹操语塞。

“至于幕后之人……”刘宏顿了顿,眼神锐利如刀,“能在短短数日内,让一首童谣传遍洛阳,有如此能量者,这满朝文武,屈指可数。”

他没有说出名字,但荀彧和曹操心中,都瞬间闪过了几个身影,尤其是那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太傅——袁隗!

“他们想逼朕。”刘宏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两人,声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冰冷,“想看看朕,是会因此猜忌功臣,自断臂膀,还是会为了保全功臣,而向他们背后的势力妥协。”

他沉默了片刻,窗外的秋光勾勒出他挺拔而孤寂的背影。

“朕,偏不如他们的意。”

他转过身,脸上那丝冷笑已然消失,恢复了平日的深沉难测。

“传朕口谕,”他看向荀彧,“令皇甫嵩、卢植,即刻入宫。朕,要与他们……手谈一局。”

手谈?下棋?

在这个流言四起、风雨欲来的时刻,陛下不急着平息谣言,不忙着追查黑手,却要召两位身处漩涡中心的功臣……下棋?

荀彧和曹操都愣住了,完全猜不透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思。

但看着刘宏那不容置疑的眼神,荀彧只能躬身应道:“臣,遵旨。”

曹操也满腹疑窦地站起身。

刘宏不再多言,重新坐回案前,拿起了那支朱笔,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童谣,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然而,德阳殿内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

一场围绕权力、忠诚与猜忌的无声风暴,已然降临。

而皇帝这不合时宜的“手谈”之邀,又将把这风暴,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