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北军班师誉满途(2 / 2)

不多时,便望见了那座临时搭建,却气象万千的迎师台。台高九尺,遍插龙旗,禁军羽林环卫,甲胄鲜明,杀气腾腾,与北军的铁血之气隐隐呼应。台子正中,那抹明黄色的身影,在冬日略显黯淡的天光下,却仿佛汇聚了世间所有的光辉,让人无法直视。

皇甫嵩立即翻身下马,紧随其后的所有将领、军官、士卒,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齐刷刷下马,动作整齐划一。皇甫嵩解下腰间佩剑,交给皇甫坚寿,然后整理了一下战袍和头盔,率领着麾下主要将领,徒步前行,在距离迎师台百步之外,便轰然跪倒,以头触地。

“臣!左车骑将军、槐里侯皇甫嵩!奉陛下之命,征讨不臣,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今已荡平冀州黄巾逆贼,擒获俘酋,克竟全功!特此缴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甫嵩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

他身后,数万将士齐声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如同海啸,席卷四野,连邙山似乎都为之震颤。道旁的百姓也受到感染,纷纷跪倒在地,跟着呼喊起来,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刘宏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下方黑压压跪倒一片的得胜之师,看着那位功勋盖世却谦卑伏地的老将,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笑容,七分是真心实意的喜悦与赞赏,三分,则是帝王心术的考量。

他快步走下高台,在卢植、荀彧、糜竺等重臣及羽林护卫的簇拥下,来到皇甫嵩面前,亲手将他扶起。“爱卿快快请起!诸位将军,众将士,平身!” 他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陛下!臣…臣何德何能,敢劳陛下圣驾亲迎…臣,惶恐!” 皇甫嵩不敢抬头,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

“爱卿说的哪里话!” 刘宏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臂,目光扫过皇甫嵩身后那些激动得脸庞发红的将领,朗声道,“卿率虎贲之师,为国讨逆,浴血奋战,不过三月,便犁庭扫穴,平定滔天之乱,挽狂澜于既倒,保我大汉社稷安宁!此乃不世之功!莫说出城三十里,便是出城三百里,朕也迎得!朕,不仅要迎,更要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是朕的肱骨之臣!什么是朕的社稷柱石!”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掷地有声,不仅皇甫嵩感动不已,身后众将更是热血沸腾,只觉得这数月来的血汗拼杀,值了!陛下,是懂他们的!

刘宏拉着皇甫嵩的手,并肩走上迎师台。台下是数万将士与无数百姓,台上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与功盖寰宇的统帅,这一幕,注定要载入史册。

早有准备的宦官,展开早已拟好的圣旨,用尖细而高昂的声音宣读起来。无非是褒奖功绩,犒赏三军。金银绢帛,丰厚至极;加官进爵,令人艳羡。皇甫嵩由左车骑将军,晋位大将军,总揽全国军事(虽为荣衔,实权仍需皇帝授予),增食邑至万户!其麾下主要将领,皆得封侯或擢升要职。普通士卒,亦按军功获得相应爵位、田宅赏赐,承诺绝不拖欠。

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便响起一阵欢呼。封赏完毕,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刘宏亲自执金樽,斟满御酒,第一杯,敬天祭地,告慰阵亡将士英灵;第二杯,赐予皇甫嵩;第三杯,由皇甫嵩代全军将士饮下。

在整个过程中,皇甫嵩始终保持着极度的谦逊和谨慎。接过御酒时,他躬身到底;听到封赏时,他连连推辞,口称“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将士用命之果,臣不敢独领”;与刘宏对话时,他始终落后半个身位,目光垂地,毫无居功自傲之态。

刘宏将他的一切表现都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皇甫嵩,是聪明人,也是真正的忠臣。他知道分寸,懂得进退。这样的人才,用得放心。但,也正因为其能力太强,声望太高,即便他本人无二心,也难保不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旗帜,或者,让继任之君难以驾驭…

盛大的欢迎仪式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方才在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缓缓落幕。大军重新开拔,在羽林军的引导下,有序进入洛阳城,接受全城百姓的检阅与欢呼。

刘宏与皇甫嵩同乘玉辂,返回皇宫。辂驾之内,香气馥郁,温暖如春,与外界的严寒恍若两个世界。

“义真啊,”刘宏靠在软垫上,看似随意地开口,目光却落在窗外那支纪律严明、渐行渐远的铁血之师上,“此番归来,感觉我大汉王师,气象如何?”

皇甫嵩恭声回答:“全赖陛下革新军制,严明纪律,厚赏军功,将士们方知为何而战,士气高昂,纪律严明,远非昔日可比。”

“是啊,”刘宏轻轻叹息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帝国的基石。如今,基石已然铸就,锋利无比。只是…再好的刀,也需掌握在正确的人手中,指向正确的敌人。”

他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向皇甫嵩,那目光深处,似乎有漩涡在流转:“义真,你如今已是大将军,位极人臣,声望无双。你说…朕该让你这把最锋利的刀,接下来,指向何方呢?”

玉辂平稳地行驶在返回皇宫的御道上,车窗外是万民的欢呼,车厢内,却因天子这轻描淡写的一问,骤然变得无比安静,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皇甫嵩的后背,瞬间被一层细密的冷汗浸湿。他知道,陛下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而他的回答,将决定自己,乃至整个皇甫家族未来的命运。他深吸一口气,脑中飞速旋转,准备应对这比任何战场都更凶险的君臣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