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激进的汉军将领和士兵,对于要“宽恕”这些曾经的敌人颇为不满,私下颇有怨言。甚至发生了小股军官试图擅自杀俘的事件,被皇甫嵩以雷霆手段镇压,当众斩首了那名带头闹事的军侯,才强行刹住了这股风气。
而降卒这边,也是疑虑重重。他们不敢相信官军会真的放过他们,许多人低着头,瑟瑟发抖,问什么都不说,或者胡乱回答。
面对这种情况,卢植亲自坐镇甄别处。他并不急躁,让士兵们维持好秩序,提供稀粥饮水,然后让嗓门洪亮的吏员,反复、耐心地宣讲皇帝的旨意和政策。
“乡亲们!陛下知道你们很多人是被张角妖道骗了,逼了!现在妖道快要完了,陛下给你们一条活路!只要没杀过人,没当过大小头目,登记清楚,领了粮食路引,就能回家!”
“朝廷的新政看到了吗?回去好好种地,就有饭吃!比跟着太平道担惊受怕强多了!”
真诚的言语,加上实实在在的、开始发放到第一批通过甄别者手中的粮食和路引,逐渐消融了恐惧的坚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配合登记,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那些被指认出来的大小头目和骨干分子,则被单独关押,经过简单审讯核实后,一批罪大恶极者被押赴刑场,明正典刑。此举既彰显了朝廷法令的威严,也安抚了军中主张严惩的情绪,更让大多数降卒看到了朝廷“只诛首恶”的决心。
整个安置工作,在卢植的主持下,虽然繁琐,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数以万计的降卒和被裹挟百姓,通过甄别,大部分被遣散回乡,部分被编入“悔过营”参与劳役。此举极大地减少了后续抵抗的潜在力量,许多尚在观望的零星黄巾残部,闻讯后也纷纷主动出来投降,加速了整个河北地区的平定进程。
而曹操,则对旨意中“唯才是用”一条格外上心。他亲自带着夏侯渊、曹洪等人,在“悔过营”和降卒中转悠,那双锐利的眼睛,如同挑选璞玉般,审视着每一个人。
“你,出列!”曹操指着一个虽然面有菜色,但身材魁梧、骨架粗大,眼神中尚存一丝桀骜的降卒,“可敢与某亲卫角力?”
那降卒愣了一下,看了看曹操身后的彪形亲卫,一咬牙,瓮声瓮气道:“有何不敢!”
结果,他竟与曹操的亲卫斗了个旗鼓相当!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又问:“可会使兵器?”
“会使矛!以前…以前打过猎。”降卒老实回答。
“好!以后你就跟着某了!”曹操当场将其拨入自己亲兵队中,虽职位低微,却意味着命运的转变。
类似的情景不断上演。曹操以其独特的眼光,从数万降卒中,陆续挑选出了百余名或勇武过人,或机敏灵活,或有一技之长(如善于攀爬、辨识草药等)的青壮,经过严格考察和分散安置后,补充进了自己的部队。这些人在绝境中得到新生,对曹操感恩戴德,日后大多成为了其军中骨干。
皇甫嵩见状,虽未如曹操那般积极,但也默许了部下将领类似的行为,只要不过分,且能有效掌控即可。
刘宏的这道分化招降旨意,如同一剂温润却效力强劲的良药,在军事胜利之后,迅速抚平着战争的创伤,瓦解着敌人的抵抗意志,同时也在不动声色地,为帝国,也为某些有心之人,积累着新的力量。河北大地上的硝烟渐渐散去,而新的故事,或许正在这些得以幸存的生命中,悄然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