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卢植攻心收民望(2 / 2)

第一个来的,是个丢了孙子的老妪,哭诉孙子被溃兵抓走。卢植耐心询问了相貌特征,立刻派出一队郡兵沿路追寻。

第二个来的,是个被太平道小头目抢走了唯一一头猪的农户,卢植核实后,当场从缴获的叛军物资中折价补偿了他。

第三个来的,则是一群面色惶恐的青壮,他们跪在卢植面前,磕头如捣蒜,承认自己曾被太平道裹挟,参与了围攻附近一个豪强坞堡的行动,如今害怕被官府追究。

卢植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眼神恐惧的年轻人,心中叹息,和颜悦色道:“尔等既已知错,并能主动前来坦白,可见良心未泯。陛下有旨,胁从不问。起来吧,登记姓名籍贯,领了路引和救济粮,速速回家去,好生耕种,奉养父母,便是对朝廷、对陛下最大的报答了。”

这几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半晌,才涕泪横流地千恩万谢,登记后领了微薄的粮种(卢植特意吩咐给的粮种,寓意深远),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尚书令卢青天(百姓很快给卢植起了外号)不杀降,不禁锢,还发粮食,惩恶霸,帮百姓申冤!越来越多的百姓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汇聚到祠堂前。有来申冤的,有来打听亲人下落的,更多的是来领取救命粮食和确认自己是否会被追究的。

卢植不厌其烦,一一接待,耐心解答。他利用这个机会,反复向聚集的百姓宣讲朝廷的新政,解释“均输平准”如何平抑物价,“假田公田”如何分配土地,将皇帝刘宏描绘成一个“外破胡虏,内恤民瘼”的圣明君主,与“只知蛊惑人心、破坏家园”的太平道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儒者的真诚与权威,远比任何武力威慑更能打动这些淳朴而又饱受苦难的心灵。

“原来…陛下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是啊,卢尚书这样的大官,都肯坐在这里听我们诉苦…”

“要是早这样,谁还会去信什么‘黄天’啊…”

民心,如同干涸的土地遇到甘霖,开始一点点被滋润,被软化,被挽回。

许多原本躲在山林里观望的被裹挟者,听闻消息后,也大着胆子走出山林,向官军投降。他们都得到了与那几名青壮相似的对待——登记,教育,发放路引和少量粮种,遣返回乡。

卢植的这一套“攻心”组合拳,效果显着。他所经过的地区,社会秩序迅速恢复,逃亡的百姓陆续归家,废墟上开始重新升起炊烟。虽然创伤依旧深重,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悄然播下。

这一日,在安抚完安平里的百姓后,卢植收到了一封来自皇甫嵩军前的密信。他展开一看,眉头微微蹙起。信中说,大军进展顺利,已兵临钜鹿城下,然张角据城顽抗,且城中情况不明,似有异动。皇甫嵩担心强攻伤亡过大,亦恐城中百姓遭屠,询问卢植在后方,是否探查到更多关于钜鹿城内的情报。

卢植放下信件,目光投向北方钜鹿的方向,沉思不语。军事上的势如破竹,似乎并未让最后的胜利变得简单。张角困兽犹斗,钜鹿城内,此刻又是怎样一番光景?他安抚了后方,但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或许仍在那一座孤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