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讲武初开聚英华(2 / 2)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刘宏引用了这五个字,但接下来的诠释,却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今日,朕便与你们,重新论一论这为将五德!”

“其一,智!”他伸出一根手指,“非小聪明,非权谋诡计!而是洞察全局之智!是知己知彼之智!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之智!是懂得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之智!”他的目光锐利,“一个不懂政治、经济、民生的将军,只是一个会移动的杀戮工具,甚至可能成为祸国殃民的帮凶!你们的智,要能看懂沙盘背后的国力角逐,要能洞察敌军动向背后的战略意图!”

这番话,让许多只知冲杀的边军军官陷入了沉思,也让那些读死书的勋贵子弟感到了震撼。

“其二,信!”第二根手指伸出,“非江湖义气,非一诺千金那么简单!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麾下将士生命的负责!是军令如山,赏罚分明的信誉!朕要的,是你们对大汉、对朕、对你们未来麾下每一个士兵的绝对忠诚与绝对负责!无此信,则军心涣散,万事皆休!”

“其三,仁!”第三根手指,这个字让一些勋贵子弟眼中露出疑惑,让边军军官们微微蹙眉。“非妇人之仁,非滥施恩惠!”刘宏的声音斩钉截铁,“是爱兵如子之仁!是珍惜民力之仁!是明白‘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之仁!对内,要体恤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对外,要尽量减少无谓的杀戮,征服其地,更要收服其心!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屠夫,不配为将!”

这种对“仁”的重新定义,带着强烈的人本色彩和战略眼光,冲击着这个时代固有的观念。

“其四,勇!”第四根手指,“非逞血气之勇,非暴虎冯河之勇!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勇!是肩负重任、敢于决断之勇!是明知必死,仍为大局、为袍泽慨然赴死之勇!个人的勇武,在万军之中微不足道;但统帅的勇气,却能决定一支军队的魂魄!”

“其五,严!”最后一根手指伸出,“非苛酷暴虐之严!是军纪如山之严!是法令通行之严!是对己严,对人亦严!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讲武堂的第一课,就是纪律!从你们的言行举止,到你们的操练学习,一切,皆有法度!违者,轻则鞭笞,重则除名,绝不姑息!”

智、信、仁、勇、严。五个字,被刘宏赋予了全新的、系统的、深刻的内涵,构建起一个理想军官的完整画像。台下静得落针可闻,只有皇帝的声音在回荡,如同洪钟大吕,敲响在每个人灵魂深处。

无论是心怀傲气的勋贵,还是桀骜不驯的边军,此刻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发现,皇帝所描绘的“将道”,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博大,更加艰难,也更加……令人神往。

“这,就是朕对你们的期望!这,就是讲武堂存在的意义!”刘宏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在这里,你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弓马骑射,不仅仅是排兵布阵!你们要学兵法韬略,也要学山川地理;要学经史子集,明兴衰之道;也要学数算格物,懂器械之利;甚至要学如何安营扎寨,如何管理粮草,如何救治伤兵!”

“朕,要培养的,不是只会厮杀的武夫,而是能够安邦定国、总揽全局的统帅之才!是忠于大汉、忠于朕、忠于天下黎民的帝国柱石!”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每一个学员都感觉皇帝在注视着自己。

“你们,是第一批种子。朕希望你们能在这里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军官!未来,你们将分散到帝国的各路大军之中,将成为燎原的星火,将你们在这里学到的一切,将忠诚与智慧的将道,传播开来,重塑我大汉军魂!”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深沉:“北疆的战火正在燃烧,国家的命运系于一线。讲武堂没有太多时间让你们慢慢成长。你们必须像渴求甘霖的禾苗,拼命汲取一切养分!半年,朕只给你们半年时间!半年之后,朕希望看到你们的身影,出现在北伐的战场上,用你们的所学,用你们的忠诚与热血,为帝国,博取一个辉煌的未来!”

“你们,有没有信心?!”刘宏最后,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喝问。

“有!!!”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瞬间冲破了之前的静默与隔阂!无论是勋贵子弟还是边军军官,此刻都被这宏大的愿景、紧迫的使命和皇帝殷切的期望所点燃,爆发出惊人的气势!

在这沸腾的声浪中,刘宏微微颔首。他目光掠过人群,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稍稍停顿。那里,站着一个身材不高,但眼神极其锐利、沉静的青年学员。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呐喊,只是微微抿着嘴唇,目光深邃地望着点将台上的皇帝,那眼神中,有思索,有震撼,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名为野心的火焰在静静燃烧。

他就是曹操。

讲武堂的序幕已然拉开,帝国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迈出了第一步。然而,混编的学员能否真正融合?半年的速成,能打造出怎样的军官?而那个在人群中目光炯炯的青年,又将在未来的讲武堂和帝国政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高台之上,那根光秃的旗杆,正等待着属于它的旗帜迎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