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学激辩沸如汤(2 / 2)

几位博士气得脸色铁青,厉声训斥着,下令所有学生各归学舍,不得再聚众喧哗。

人群在一片压抑的愤怒和不安中,开始慢慢散去。郭泰被同伴拉着,依旧回头怒视张钧。贾彪整理着被扯歪的衣冠,面色沉重。张钧则冷笑着,在簇拥下扬长而去。

那个藏在《鲁诗》碑后的青年学子,也混在散去的人流中,低着头,悄无声息地快步离开。

他穿过太学重重的门廊,走出太学大门,却没有走向任何学舍,而是拐进了附近一条僻静的小巷。巷子里,一辆毫不起眼的青布马车静静地停在那里。

青年走到车旁,车窗的帘子掀开一角,露出一张沉静而睿智的脸庞——正是尚书卢植。

青年学子迅速而低声地禀报了几句,将太学内激烈辩论的各方观点、主要人物、以及最后爆发冲突的情形,简洁清晰地叙述了一遍。

卢植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手指轻轻敲打着车窗框。

“知道了。”听完之后,卢植只说了三个字,帘子随之落下。

青年学子如同完成了任务的影子,立刻转身,消失在巷子的另一头。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南宫方向。

车内的卢植,闭目沉思。太学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激烈。清流士子的愤怒已被彻底点燃,但其中激进的冒险倾向也显而易见。而阉党的反扑,已然开始利用像张钧这样的太学生进行搅局和构陷。

陛下所期望的“舆论鼎沸”已然达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下来,该如何引导这把双刃剑,将其锋芒精准地对准真正的目标,而不至于伤及自身,甚至引发更大的动荡?

卢植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用火漆密封的简牍。

那是陛下通过吕强,秘密交给他的。里面是针对目前天象谶语舆论,精心准备的、基于《白虎通义》君权理论的核心论点。

是时候,将这些“利器”,交给合适的人了。

马车碾过洛阳街道的积雪,发出吱呀的声响,朝着波谲云诡的皇宫驶去。而太学之内,那被强行压下去的沸腾之声,却仿佛仍在空气中隐隐回荡,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