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157章 深羿的涟漪与战略转向

第157章 深羿的涟漪与战略转向(1 / 2)

“深羿”项目在确认了“应力诱导时空微扰”现象的真实性后,其研究性质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满足好奇心的“学术探险”,而是逐渐显露出可能蕴含颠覆性潜力的战略价值。陈北玄的决断,如同给这株幼苗施下了最肥沃的养料,使其开始以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悄然生长,并开始向719厂的各个技术板块渗透出它的“涟漪”。

**涟漪一:理论框架的艰难求索**

季岚的团队迅速扩充,几位在国内理论物理界以思想大胆、不墨守成规而闻名的年轻学者被秘密招募进来。同时,通过与那两位资深院士的紧密合作,一个跨学科的“现象机理研究组”成立了。

研究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为那个匪夷所思的实验现象,构建一个哪怕只是初步的、能够自洽的理论框架。这绝非易事。现有的物理理论,无论是广义相对论还是标准模型,都无法直接、完美地解释这种在特定条件下、由宏观应力诱导的、对极高能光子的微观“偏转”或“吸收”效应。

讨论常常陷入僵局。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某种未知的、与晶体拓扑缺陷相关的集体量子效应;有人则倾向于认为是极端应力下,局域时空度规发生了超越线性近似的、可观测的微小畸变;甚至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想法,认为这可能触及了某种超越四维时空的额外维度效应。

没有定论,只有激烈的争论和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证伪的假说。但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对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尤其是应力与各种基本场之间可能存在的耦合方式,积累了远超常规认知的深刻理解。这些理解,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理论,却像一堆散乱的、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积木,静静地等待着被拼凑成型的时刻。

**涟漪二:向“应用”的惊鸿一瞥**

就在理论研究举步维艰之时,一个偶然的发现,为“深羿”项目注入了更强的现实动力。

韩韬在尝试将不同材料的样品置于相同的应力条件下进行测试时,意外地发现,并非所有材料都能产生那微弱的“通量凹陷”效应。只有那些具备特定晶体对称性、内部存在高强度内应力场(如经过特殊处理的非晶合金、或特定取向的单晶陶瓷)的材料,才能在特定的应力频率下,开启那扇神秘的“窗口”。

更令人震惊的是,苏桐在一次数据分析中注意到,当那种“时空微扰”效应被成功激发时,放置在实验区域附近的、一个用于监测环境电磁噪声的高灵敏度探头,记录到了一段极其短暂、频率特性奇异的电磁脉冲。这段脉冲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干扰源,其出现时间与“通量凹陷”完美同步!

“应力……时空微扰……电磁脉冲……”苏桐将这几条线索联系在一起,一个大胆的、让她自己都感到心跳加速的猜想浮现在脑海。

她立刻找到季岚和崔浩。

“如果……如果这种‘时空微扰’不仅仅能影响穿过的伽马射线,也能对特定频段的电磁波产生作用呢?”苏桐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比如,雷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