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寂静的轰鸣(1 / 2)

新阶段的体系化建设如火如荼,深蓝学院的书声与实验室的仪器嗡鸣交织成一曲稳健发展的乐章。然而,真正的技术巅峰,往往并非诞生于喧嚣的宣告,而是在最严密的守护下,于寂静中完成最终的加冕。一场代号 “轩辕” 的终极验证测试,就在这样的绝对保密与万全准备下,悄然来临。

测试地点,并非熟悉的西北戈壁,而是选在了某处人迹罕至、电磁环境纯净的远海深处。一座经过特殊改装、体型庞大的半潜式平台,如同沉默的巨兽,锚定在墨蓝色的海面上。平台上,除了必要的操作人员和最核心的技术专家,再无闲杂。天空中有无形的屏障守护,海面下有暗流警惕地巡逻。

此次测试的目标,并非单一的装备,而是 “麒麟-后羿-火种”完整体系与 “谛听-苍穹”智能神经在极限环境下的首次全系统、全流程、实战化综合效能验证。这将是检验719厂数年心血成果的“大考”。

陈北玄坐镇位于内陆的远程指挥中心,赵磊、苏桐亲临平台现场。林雪则统筹着所有信息通道与安保网络,确保测试过程如同在真空中进行,不泄露一丝一毫的信号。

第一阶段:极限生存。

模拟的“灰烬”级超高速威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攻击模式,扑向作为核心节点的“麒麟”平台。平台上,覆盖着最新一代“微纳阻滞结构”优化装甲的“麒麟”,如同身披玄甲的战神,沉稳地迎接冲击。

轰——!

沉闷的巨响在海天之间回荡,又被无尽的海浪声迅速吞没。高速摄像机捕捉到装甲表面瞬间绽放又急速湮灭的火光与碎屑,平台内部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流却稳定得令人心颤——结构完整,功能正常,乘员舱环境参数未超阈值。那源自“星尘”灵感的微观结构,成功地将毁灭性的动能,化为了自身有序的“殉爆”与能量转化。

第二阶段:智能协同。

就在“麒麟”硬抗攻击的同时,“苍穹”蜂群如同被惊扰的杀人蜂,瞬间从平台和伴随的掩护舰艇上蜂拥而出。它们不再需要细致的指令,依靠“谛听”系统下放的边缘智能和集群算法,自主识别威胁优先级,分波次对模拟的敌方无人机群和高速快艇进行拦截与绞杀。电磁干扰如同浓雾般弥漫,蜂群的身影在其中时隐时现,却始终保持着高效的沟通与致命的协同。偶尔有无人机被“击落”,空缺立刻被邻近的单元填补,阵型变幻如同拥有集体意志的生命体。

第三阶段:信息韧性与决策优势。

最强的电子攻击如期而至,试图致盲“麒麟”的感知,切断其与“苍穹”和上级指挥节点的联系。屏幕上瞬间雪花弥漫,数据流出现剧烈的抖动和中断。

然而,仅仅数秒之后,备用通信模式自动激活,“延迟容忍网络”开始工作,关键信息通过跳跃式传递,顽强地汇聚。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便在主数据链严重受损的情况下,“麒麟”车长的屏幕上,依然依靠本地传感器融合和AI态势推理,维持着一个虽然更新略缓、但关键要素清晰的战场态势图,并能给出经过置信度加权的威胁提示和战术建议。

“谛听”系统,真正展现出了其作为“神经中枢”在极端压力下的韧性与智能。

测试持续了数个小时,模拟了从饱和攻击到重点突防,从电磁压制到网络入侵的各种极端战术。当最后一组测试数据传回指挥中心,标志着“轩辕”测试圆满结束时,远程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