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来自深蓝的报告(2 / 2)

1. 成本与周期:受限于部分特殊材料(如高纯稀土、特定功能材料)和复杂工艺(如“灵枢”打印),系统制造成本高昂,生产周期较长,距离大规模、经济可承受的列装要求尚有差距。

2. 环境适应性:在全地域、全频谱极端环境(如深海压力、沙漠极热、极地超低温与强电磁干扰)下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仍需大量验证。

3. 体系融合深度:与“苍穹”无人系统、“谛听”信息系统的数据交联和智能协同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体系作战的潜力。

第三部分:后续发展建议与路线图

基于当前状态和问题,报告提出了清晰的后续发展路径:

1. 一期优化(近期,1-2年):聚焦降成本、提效率、增可靠性。重点攻关关键材料的低成本替代工艺、简化“灵枢”打印流程、优化系统集成设计。目标是将系统成本降低30%-50%,生产周期缩短40%,并完成主要环境适应性验证。

2. 二期拓展(中期,3-5年):致力于性能提升与功能拓展。开发性能更优的下一代陶瓷与非晶材料;深化“火种”能量管理功能,探索与主动防御系统、车辆动力的更深层次融合;全面推进与无人、信息系统的智能协同。

3. 远期展望(长期,5年以上):探索新概念防御理论与材料。如基于“活着的铠甲”理念的自修复材料、自适应变形结构、更高效的能量定向释放技术等。

陈北玄合上报告,久久不语。窗外,夕阳为厂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份报告,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清晰地表明,他们已经成功地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突破了技术壁垒,站到了世界前列。

然而,报告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如何将实验室的辉煌成果,转化为战场上战士手中可靠的盾牌?如何在高性能与可承受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如何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之间行走自如?

道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严峻。

但陈北玄的眼中,却充满了坚定的光芒。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扉页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批注:

“成绩斐然,前路犹艰。按既定路线图,扎实推进一期优化。目标:打造用得起、靠得住、打得赢的国之坚盾。”

这份来自深蓝的报告,即将被送往更高层。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总结,更是一份承诺,一份宣言——宣告着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默默铸造着守护家国的钢铁长城,并且,他们将继续走下去,直到星辰大海。